10月10日,央行宣布: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是汇率市场的一件大事,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什么是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央行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设立一项制度,意思是向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初始的准备金率定了20%,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期为一年,没有利息。
外汇的买卖有远期和即期之分,所谓即期就是时间比较短的交易,一般而言,买卖双方达成一笔外汇交易,签协议后,如果在2个工作内办理交割就是即期外汇交易。
反之,如果买卖双方签协议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交割就是远期。
本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就是针对远期而言的。
我在2017年7月28日曾给大家举个例子:
A打算3个月后购买美元,但又担心3个月后美元升值,自己承担高额的成本,于是他和B银行约定,3个月后以1:6.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假定)的价格购买美元。到3个月后,即使美元升值到1:7,A仍然能够享受到原来1:6.7的价格购买,避免了未来外汇升值可能带来的损失。
2、银行卖出外汇,叫做“售汇”,对银行来说是卖,对投资人和客户来说是买;
3、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就是银行每出售一笔外汇需要向央行上缴一定的准备金(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上月远期售汇签约额×风险准备金率),此前,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是20%。
如果某银行上个月的远期售汇签约额是1000亿美元,那么这个月需要上缴的准备金是200亿美元,1年之后央行会把这200亿美元的准备金解冻归还给银行。
现如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银行开展外汇交易时被冻结的外汇得到释放,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美元增加,客户们在银行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的成本降低,对于人民币的上涨形成抑制。
历史经验上看,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曾经历多次调整。总的规律是,在人民币有显著下跌压力时上调;反之,人民币有显著上涨压力时下调。
比如2015年10月15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2017年9月11日调整为零,2018年8月6日调整为20%,如今再次调整为零。
今年5月份,我国国内已经显著控制住了疫情,人民币汇率随即快速上涨。如果从今年5月27日的离岸价7.1954算起,到目前的最高点6.6791,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5000点。
特别是“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更是迎来大幅升值,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飙升逾1000点,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在岸价是6.6906。
有权威机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可能走强到6.7。
人民币的走强,是资金对我国抗疫成果以及经济恢复的认可,但是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过快也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压力。
现如今,央行出手,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相信未来人民币上涨的速度将受到明显的抑制。但受制于美元贬值,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应该还有小幅上涨空间。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