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人在朋友圈发小区超市的菜架空空荡荡。今天一早我去超市买菜,发现人头攒动,菜仍是抢手货,很快菜架上许多菜都卖光了。不过,到了下午发现,蔬菜供应还算及时,虽然有点紧俏,价格也有点微涨,但基本上都能买到,没有出现抢购恐慌情绪。
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新情况,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突激增。北京已经升级了疫情管控措施,丰台区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北京的几个街道已从低风险地区转为中风险地区。
面对本土疫情突发,《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老胡认为:第一,要警惕但无需惊慌。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的机制、资源和措施都比较领先,中国完全有能力控制住疫情大范围扩散。根据专家的观点,扭转局面不会超过两个潜伏期,也就是28天,这是措施坚决到位后应当发生效果的时间。
第二,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新常态。中国现在还不可能把疫情清得干干净净,因此不时有某个地方出现小规模的疫情暴发在所难免,我们仍将会与病毒相处一段时间。
第三,精准防控,不搞过激反应,防止对复工复产造成大范围的冲击。不要搞过激反应,除非医学专家们确认疫情正在向全市更大的范围扩散,否则轻易不要动用影响全市人民生活的“牛刀”。通过精准防控来提升效率,保持全社会正常生活工作秩序,让复工复产继续有序推进。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对北京疫情新情况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6月12日晚间发文表示,中国会持续处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状态,而非“无病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此采取过度防疫,终止经济和民生的复苏。
今天晚上张文宏医生参与直播连线,就“新冠疫情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应对——新冠疫情下的新思考”发表了看法。
张文宏认为:第一,要提高警惕性。许多人有一种错觉——以为高温的夏天来了,病毒就会远去,这是不科学的。最近在巴西、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和印度等高温地区,病毒并未离去,反而有激增趋势。所以,病毒跟温度升高没有必然联系。虽然端午节将至,最热的夏天马上就要到了,伏天戴口罩会成为今年的一个新体验,但是为了安全着想,我们的防护措施该做的还是必须要做的。
第二,加强疫情溯源,掌握病毒传播渠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对病毒来源做出了推测:第一种可能是批发市场里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是源头;第二种可能是有其他的传染来源,比如是从其他疫源地过来的人带来了病毒。只有通过相关检疫检测,了解病毒来源和传播渠道,才能更有效地切断传播,降低危害。
第三,建立更加精准的防控体系。在复工复产的大环境下,不能过度防疫,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收益有限。但对于批发市场和医院等大型的人员聚集地,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只有科学、精准防疫,才能提升防疫效率。
总结对比来看,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一个媒体人,一个医生,他们对中国的防疫工作都充满信心,既要保持警惕,也要精准防控,保持复工复产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