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上口岸,其背靠中国、北连俄罗斯、西接外蒙古,是名副其实的三国通衢和战略支点。从中国公路交通图上看,翻越大兴安岭的301国道刚好可以把满洲里同辽阔的东北平原连接在一起,进而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省会城市互联互通。如今伴随着中俄经济交流的持续深入,满洲里承担着两国间65%的陆路运输任务,该城市也由此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满洲里虽然隶属于内蒙古,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与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在元明两代一直是蒙古人纵马驰骋的场所,直到建州女真从东北强势崛起之后,这样的情况才得到改变。努尔哈赤数次试图突入中原,但均受阻于明朝的宁锦防线,甚至其本人也饮恨于宁远城的炮火之下。继位的皇太极不得已寻求从蒙古绕道至明朝的正北和西北方向进行包抄,这样一来建州女真与蒙古的交战便不可避免。几番激战之后,蒙古败于女真的铁蹄之下,于是自大兴安岭以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草原均被满清收入囊中,而满洲里自然也在其中。
如果没有外来因素,可能这样一个边陲小城根本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很可惜俄国人的不请自来打破了固有的宁静。公元17世纪以后,俄国探险队开始频繁向黑龙江流域渗透,在其建立的诸多侵略据点当中,以尼布楚城带来的威胁最大。此刻的清朝已经入主中原,但对于白山黑水间“龙兴之地”的担忧仍然使康熙皇帝下定决心与俄国人一较高下。为了抵御俄国的侵略,清廷于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一职,全力支援对俄人的反击。
康熙二十七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落幕,休战言和的清俄双方开始着手谈判,最终于次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在上述条约当中,双方划定了两国的东部边界,而满洲里恰好处在该边界的西部起点,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雍正五年,清俄再度签署《恰克图条约》,将满洲里以西的边界做以划分,那么满洲里也就由此成为中国面向俄罗斯的边城。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统治,清王朝决定将黑龙江将军的辖地从东北平原向西拓展至蒙古草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满洲里开始脱离蒙古王公的控制,进入东北地方属地的序列。
从上述历程不难看出,清俄之间的划界和满蒙之间的划界共同促成了后来满洲里三国通衢的地位。不过这只能说明满洲里为何从蒙古转入东北,却无法说明其今天何以再度归于内蒙古,实际上真正实现这一点的时间恰恰在1947年以后。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成立,但当时的内蒙古远不及今天的规模。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内蒙古用此后的十年时间逐步将原属察哈尔、热河和绥远的部分土地纳入治下,以至于形成今天横跨两千多公里的“超级大省”,而满洲里也在这个过程中回归内蒙古。
图-满洲里俯瞰
如今的满洲里已经是坐拥30万人口,承载着满、蒙、回、汉、朝鲜、俄罗斯等二十多个民族的北疆重镇。这个素以“东亚之窗”著称于世的陆上口岸,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无数次见证了中俄之间、东北与蒙古之间的历史变迁。或许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满洲里会在不久的将来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