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乡间的河流旁,公园的池塘边,出现了一串串粉红色桑葚类的物体。疾控专家提醒市民朋友,这些东西是福寿螺的卵,不要轻易触碰和把玩。
随着夏天到来气温升高,广东多地出现福寿螺泛滥的现象。记者在惠州市区一处公园看到,湖边的地面上、露出水面的石头和植物茎叶处,都能看到许多桑葚般大小的粉红色不明物体。其实,这些看起来颜色妖艳的粉色物体,正是福寿螺的卵聚集而成的。
不少市民对福寿螺卵司空见惯,但却并不知道它的真实身份和危害。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如今却广泛地分布在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上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之后迅速适应我国本土环境,并大肆扩散,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福寿螺已经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惠州市疾控中心寄防消杀科副科长 主管医师 邱卫卫:“福寿螺卵本身并不存在危险,但是尽量不要让小朋友触碰和把玩,因为外环境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还是很多,小朋友洗手不是很注意,会导致细菌病毒感染的风险存在。”
4月到6月是福寿螺繁殖的季节,其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专家介绍,对付福寿螺卵的方法,最好是用工具将其铲落碾碎,其次便是喷洒针对性的药液,这些药液会随着水流扩散,直到彻底消灭附近的福寿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