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某种不便明言的缘故,我在某个路口连续游荡了两天,从黄昏一直到晚上。附近景色不错,有老旧的德式建筑,有小清新的咖啡馆,还有一株巨大的紫丁香树,满树芬芳,沁人心脾。细雨淅沥,散散步也很不错。
图一
民间博物学家和社会闲杂人等当然是不一样,即便漫无目的地“游荡”,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拈花惹草的机会。所以,在一家文艺气质浓郁的杂货铺旁,我很轻易地瞥见了一丛开着小白花的植物,其长势颇为喜人,看样子似乎还是人工栽培的。遂俯下身去,连续拍了很多张照片。
图二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益母草,确实有一点点相似。本砖家久未接触此类植物,也xue微地恍惚了一下,但很快从大脑深处的数据库中调出其名讳: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Steph.) Ik.-Gal.,唇形科夏至草属多年生草本。这一整株的形态就和《中国植物志》对它的描述完全相符:披散于地面或上升。
夏至草的名声不够响亮,知名度远逊于益母草,亦不如凉茶配料之一的夏枯草,但和二者均有相似之处,故其民间俗名也多与此二种有关,有叫它“白花益母”、“小益母草”的,也有叫它“白花夏枯”的,甚至还有直接称其为“夏枯草”的。但以本砖家的犀利眼光来看,夏至草和益母草、夏枯草的差别都很大,不应该被混淆。
图三
先说夏至草和益母草。它俩的幼苗和基生叶不易区分,但一旦长成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我们不可能看到二者同时开花。夏至草的花期3-4月份,这会儿正当其时;益母草通常在6-9月份开花,届时夏至草已完成一年一度的开花结果大事,转而枯萎凋零,进入漫长的休眠期。益母草虽然能坚持到“爱在深秋”,但它的生命最多跨越两个年头,而夏至草却可以周而复始的“死灰复燃”。
图四:益母草
其次,这两种植物的成株花叶差异较大。益母草的花序上部叶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接近于无柄,夏至草的茎生叶虽然较小,却还是正常形状,并不像益母草那么简约。再者,二者虽然都是轮伞花序,但夏至草的花要比益母草稀疏得多,图三和图四的对比十分明显。还有,夏至草的花白色,益母草通常为粉红至淡紫红色,白花变种主要分布于南方,北方无之,至少本砖家从未见过。
说完了益母草,再看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该种分布广泛,但却不包括我葱省,故而本砖家无缘亲睹芳容。先借用图五看看,很明显和夏至草气质迥异。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恐怕是“生活习性”,或因名字而产生的误会。夏至草一般会在夏至前后枯萎休眠,和“夏枯”二字完美契合,但夏枯草本身的果期却最晚可延至10月,怎么也不算“夏枯”了。从这个意思上说,夏至草才应该是真正的“夏枯草”,我怀疑古人搞错了。
“夏至草”之名,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30年代夏纬瑛所著《陕西中草药》中,距今不足百年。按照“优先权”原则,《中国植物志》似应在更早的典籍寻找名字,据说《救荒本草》中的“郁臭苗”即是此物,不知为何弃而不用,也许是因为难以确定。毕竟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失之粗陋,说不清楚是常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