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大江奔涌起宏图 九派浔阳启新程

依长江而兴盛,拥庐山而闻达,穿越千年时光,九江这座古城散发出世人瞩目的熠熠光辉。

迈进新时代,襟江带湖的九江,接连获得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诸多国家战略叠加加持,省委也赋予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千钧重任,为九江赢得新一轮区域竞争拓宽了空间、增添了动能,吹响了“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的时代号角。

带着传统工业重镇、江南文化名城、通商口岸城市的历史底蕴,向着打造“新型工业重镇、国际旅游名城、内陆开放门户”的目标奋力前行,九江跨越赶超的抱负坚定而明确。

从确定“融圈入群、强产兴城、绿色发展、实干崛起”的工作思路,到找准“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发展方向,九江开创未来的路径务实而明晰。

放眼逶迤的长江南岸,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处处激荡着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激情与活力。

江西九江:大江奔涌起宏图 九派浔阳启新程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科创中心。

治山理水: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环鄱湖,伴长江。大自然的馈赠,赋予了九江“千河归一湖,一湖入长江”的生态禀赋,也让九江担负起“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的重大使命。

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理念,九江把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狠抓生态链修复、全流域治水,努力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和环境美。

以2018年获批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为契机,一场以管网整治、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治水战”,在九江悄然打响。

从污染源头抓起,治污水、活死水、防洪水、优供水。九江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三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投资175亿元实施城市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和最美岸线打造、流域治理等项目21个,创造了央企和地方合作推动水环境治理的“九江速度”。

以守护水生态安全为目标,一连串治水“组合拳”打出:城市内湖实施“水体置换、引水活化”,打通城区水系“毛细血管”的“肠梗阻”;53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测全覆盖,对1012个长江入河排口开展排查、采样检测、溯源分析;16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设施全部纳入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监测,污水排放全部执行一级B标及以上标准;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曾经市民路过都要捂着鼻子的龙开河、琵琶湖、十里河等黑臭水体经过改造后,已成为大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从不同发展眼光看,绵延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既可以是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也能够是驱动“生钱”的经济资源。

过去,受利益驱使,长江九江段岸线遍布各类小、散、乱、污的非法码头和泊位。

还岸于民、还绿于民,九江全面开展非法码头整治拆除、“小散低”码头整合提升行动。短时间内,拆除沿江非法码头74座、泊位87个,整合提升泊位40个,腾出岸线7529米。腾出的岸线主要开展生态修复,打造滨水生态廊道,让百姓有了亲水乐水的休闲乐园。

百里长堤百里美。九江按照“堤内园林景观带、堤外生态绿化带”的标准,全力以赴推进岸线生态复绿,打造生态岸线:全力治理废弃矿山,建成绿色矿山18个,矿区绿化覆盖率100%;在江堤外滩和堤内100米至200米的区域栽树、种草,实施堤顶道路“白改黑”工程;对滩涂湿地、拆除码头的旧址等相对开阔地段,进行整理,重点打造60个景观节点。

2019年,九江把“最美岸线”打造拓展至沿鄱阳湖、环西海、沿修河地区,打造“最美岸线”2.0版。2021年,“最美岸线”建设又向3.0版升级。与此同时,“林长制”、“净矿”出让制、“多员合一”生态管护员制、自然资源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对九江来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既是“紧箍咒”,也是“导航灯”。

站在九江城西港区长江大堤上,迎着江风俯瞰,一条集“生态保护、景观体验、休闲运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带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个曾经的荒滩沙地,摇身一变已成为市民争相前往的生态绿洲。

江西九江:大江奔涌起宏图 九派浔阳启新程

繁忙的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

满目千山翠,江湖万里清。随着一系列治山理水的创新举措铺展开来,九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名片越擦越亮。2020年,九江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7.1%,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产业升级:打造“新型工业重镇”

一直以来,石化、钢铁、纺织等工业经济,给九江带来无限荣光。

荣光背后,却有着众人皆知的短板:产业结构“重的太重、轻的太轻”,传统产业占比达到七成,且以临江布局为主。

工业是九江现在比拼发展的脊梁,更是未来引爆潜能的希望。在落实“双碳”部署、严控“两高”项目时代背景下,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2018年,九江成为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综合试点地市,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幕正式拉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项目向高端上转、产业向高质上转、动能向高新上转,为产业发展植入生态“基因”,成为九江对产业发展谋篇布局的着力点。

向破解“化工锁江”困局发起总攻!一场清理存量、控制增量的行动迅即展开。

九江通过划定“负面清单”立下规矩:实施小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对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小化工企业分类实施“关停并转搬”,清理小、散、乱、污等化工企业127家;全面提高项目和产业准入门槛,出台最严规定,长江岸线一公里范围内一律不许新上任何化工项目、非化工园区内一律不许新上任何化工项目。划定发展红线后,九江先后拒绝了大大小小200多个化工项目。

与此同时,随着对矿山“小、散、乱”问题的铁腕整治,九江共关停矿山340家,占全市矿山总数的六成。曾经风光无限的“矿业经济”,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下,回到了应有位置。

不留退路,转寻出路。为产业找方向,帮企业找出路,九江的探索始终在路上。

柴桑区调整赤湖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将着力点放在打造轻工制造、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三大产业上,同时对园区内涉水、涉废、涉气企业进行“一企一策”提升改造。

在巨石集团九江公司车间内,天然矿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加工和特殊手段处理后,如同棉花一样拉丝造出纤维。这家公司自主开发的“高强度高模量玻纤新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让生产效率提升21%,单位能耗、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分别降低23%、21%、22%;研发的E9高性能玻璃纤维玻纤模量超越100Gpa,刷新全球玻纤行业模量记录。

传统钢铁企业“黑烟滚滚、烟囱林立”的形象,被“绿富美”的工业旅游景区所替代。方大九钢斥资30多亿元对厂区进行园林化改造,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响应“双碳”技改,公司投资4.5亿元新建了125MW超高温亚临界发电站项目,年发电达10.5亿千瓦时,合计可以节约标煤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6万吨。

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九江德福公司创新研制锂电池铜箔、高延铜箔、黑化铜箔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凭借着过硬实力,德福科技吸引了宁德时代、LG化学等头部企业的战略投资。

蝶变的背后,是技术创新、技改赋能。在九江,仅218家产业优化升级试点示范企业就实施了318个技改项目,拉动企业投资214.6亿元,带动企业营业收入增加498.3亿元、税收增加32.3亿元。

从石油化工到钢铁有色、纺织服装,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

在共青城,传统的服装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迎来新生。入驻跨境电商产业园的360多户商家,将服装卖到了全球各地。

在庐山市,依托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等创业平台,一批批农民当起了电商,甩掉了昔日的穷帽子。

在永修县,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江西星火有机硅公司,2019年以来实施了142个数字化转型技术优化项目,入选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江西九江:大江奔涌起宏图 九派浔阳启新程

永修县星火有机硅厂区。

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得到培育壮大。2020年,九江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增加值同比增长14.7%、14.3%、8.8%,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10.5、10.1、4.6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动能迭代,澎湃涌动的创新因子正源源不断地扩大“九江制造”影响、夯实九江工业家底。2020年,九江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连续5年居全省第二,利润总额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元。

通江达海: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清风微拂,江潮不息。位于彭泽县澎湖工业园区的九江红光国际码头内桥吊高耸,货轮穿梭。这是江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吞吐能力最强的集装箱专用码头。

倚临万里长江“黄金水道”,九江身上流淌着开放的基因。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就被迫开埠通商,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内河通商口岸之一。坐拥15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依托长江和鄱阳湖及江西五大河流通航条件,实现水、铁、公联运,九江港成为“江西制造、江西生产”走向全国、通向世界的“中转站”。

2021年6月30日,九江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开通。这是国家推动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行动计划的长江干线12条疏港铁路之一。该铁路的开通,实现了港口与京九线等国铁干线的无缝衔接,打通了港口集疏运“最后一公里”。

同年8月28日,一列满载纺织品、布料、服装、家具等日用生活物资的中亚班列从九江南站缓缓驶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几千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这是九江开行的首趟中亚班列。间隔不到两个月时间,10月27日,九江—莫斯科的中欧班列首发,九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渐入佳境。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九江积极构建物流大通道,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截至去年8月底,九江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8亿吨,预计全年将突破1.7亿吨。

服务全省。开通与南昌、樟树、丰城等赣江支线港口的水水联运航线,开通赣州、吉安、抚州等10个铁水联运站点,开行九江城西港与九江红光国际港两港集装箱“穿巴航线”。

辐射全国。开通九江至川渝、宜昌、太仓、南京、张家港等始发集装箱班轮,至舟山港大宗商品“江海直达”准班轮运输航线。桥通南北,九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二桥、鳊鱼洲长江大桥等跨江通道相继打通,交通互联互通撑起了九江跨江跨区域合作的强壮筋骨。

走向世界。开行九江港—上海洋山港“天天班”始发航线,外贸商品一周直达海船舱底,深入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水运航路、疏港铁路、疏港公路以及昌九城际、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修平高速、都九高速、昌九高速“四改八”、昌九发展大道等立体交通大通道的打通,九江的“朋友圈”不断扩容。一个“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航运中心雏形初现,九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全面加速。

2019年11月,作为九江外向型经济载体的九江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这是江西省第三个综合保税区,也是江西唯一一个通港型综合保税区。运行两年来,各项指标均呈现出爆发性增长。2021年前10个月,九江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0%。

2015年、2019年先后获得进境粮食和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2019年9月,九江港口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2020年4月,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一个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记录着大交通集成、大物流集散、大产业集聚、大商贸集汇、大平台承载的开放格局逐步成型。

南来北往,西进东出。沿江港口城市开放基因不断激活的九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决心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显山露水: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去年11月初公布的“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九江庐山市、武宁县赫然在列,特别是庐山市荣登榜首,让九江雄厚的旅游产业实力再次得到认可。

这是九江旅游的最新“成绩单”:2020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次1.8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79.4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武宁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庐山市、永修县、彭泽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江、大湖、名山、名城,九江发展旅游的资源要素令人艳羡。如何用好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考验着九江的态度与智慧。

“庐山天下悠”。庐山是九江旅游的门面,但在“千山竞秀”的旅游发展大潮中,其旅游影响力和带动力与自身资源禀赋并不匹配。尤其是庐山景区对门票收入的过分依赖,制约了庐山旅游迈上新台阶。

从破解一山多治、多头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入手,2016年,庐山“撤县设市留局”;2019年,庐山“市局合一”管理体制正式运行。庐山市与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实现从领导班子、机构职能到人员调配统筹管理,精简高效、融合统一的管理机制逐渐形成。

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的总体要求,整合“山上山下”“山南山北”旅游资源,庐山出台了旅游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挖掘庐山人文圣山、世界景观、避暑胜地、牯岭小镇“四大特质”,激活庐山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优势”,进一步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为此,庐山市组建了融合发展通道专班、庐山旅游上市专班等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旅游改革创新。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山下分散的景区被统一纳入大庐山旅游圈。

融合发展的效果立竿见影。游客用脚作出选择:2021年前三季度,庐山共接待游客2234.04万人次,同比增加58.4%,实现旅游收入188.61亿元,同比增加69.5%。庐山风景名胜区累计客流409.75万人次,升至全省第一。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初冬时节的鄱阳湖畔,碧波荡漾,群鸟或细语呢喃、或翩然起舞。眼下,在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举办的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引起各方关注。传统的渔民镇吴城镇,2000多名渔民“洗脚上岸”,打开“候鸟小镇”的大门迎接八方宾朋。

想旅游事,干旅游活,吃旅游饭。一个个乡村旅游点和旅游风情小镇在九江涌现,美了村庄,富了百姓。

把九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做到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如今,九江着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不断改造提升景区、完善景点布局、优化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特色化、信息化服务。

这是格外提振人心的消息:2020年底,历经多年创建,庐山西海景区成功晋级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继庐山后九江第二家5A级景区,继上饶后全省第二个实现双“5A”。2021年4月,浔阳区浔阳江、庐山市秀峰、武宁县长水、修水县陈门五杰、都昌县鄱阳湖南山、瑞昌市夏畈镇铜源剪影文化园6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这也意味着,九江市国家4A级景区实现县域全覆盖。

新起点、新规划,大手笔、大运作。九江旅游产业正在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中,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华美画卷!

“接二连三”: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历史上,九江曾是全国闻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传承历史辉煌,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成为九江各县区共同的选择。

走进彭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区,从绿色生态养殖到小龙虾、大闸蟹的精加工、冷藏、活储,各类现代化的设备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将主会场设在彭泽蔓谷田园综合体,这是彭泽农业向世人的崭新亮相,展示出彭泽用好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探索成果。

随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等几块“金字招牌”先后花落彭泽,几年间,这里打造出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归园田居、蔓谷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实体,“农”墨重彩绘制出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优美画卷。

山野绿意葱茏,平畴蔬果飘香,小河流水潺潺,道路宽敞整洁。这样的乡村图景,如今在浔城大地随处可见。

修水县何市镇农业产业园大棚内,处处绿意盎然,形形色色的蔬果长势喜人。该农业产业园是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修水)核心建设区,核心区规划面积3.1万亩。园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新型农村服务组织+农户”等模式,打造高产高效茶叶、蔬菜和果业种植示范基地。

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抓工业园区的办法抓农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九江将现代农业玩出了新“花样”,刷新了人们对农业的认知。

土地向园区流转、企业往园区落户、农民在园区就业。按照“一个规划、一个千亩连片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田园综合体、一个标准化生产体系、一个联农带农机制”标准,九江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43个,覆盖全市70%以上乡镇,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园区、38个省级园区。

循着广阔的平台和完善的机制,企业纷至沓来。如今,22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九江市各农业产业园区。2020年,各园区产值达到203亿元,让12.3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2021年上半年,又引进农业项目25个,实际进资15.3亿元。

培育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九江壮志满怀,步履铿锵。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如滚滚奔流的长江,九江正从历史深处走来,朝着光明未来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1-30 16:25:05
下一篇 2022-01-30 16:25:1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