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晚会演到抗灾救灾片段的时候,透过电视镜头,观众看到表演是在雨中完成的,旗帜升起的时候尤其感人。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就有媒体报道说,这一场雨并不是现场人工降雨,而是真正的天上下的大雨。
当我们看到正片里时,你会发现这场雨仅仅下了一小会儿,立马所有的演员脸上的妆容都正常了,身上也没有湿。
这又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7月1号这一天看到的鸟巢演出,是一场经过了多次彩排、多次录制之后整合而成的节目。
整个鸟巢演出在正式演出之前共经历了两到三次的排练,其中最重要的两次排练就是6月25号和28号两天。其中,6月25日,天上突然下起了非常大的暴雨,在演出过程当中甚至中断了录制半个小时,于是意外地成就了这个环节的表演。
画面给观众带来震撼的同时,也有人表示疑惑,为什么一台晚会可以用不同场合下拍摄的镜头呢?这样的操作真的符合常规吗?
从文艺节目的创作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还记得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著名的“大脚印”,其实也是根据提前录制的片段,通过后期导播的切入才和直播的画面融为一体的。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一个调整,一方面是航拍大脚印本身存在风险,另一方面还因为当天的北京天气并没有特别晴好,担心拍出来的画面没有特别完美。于是就在之前录制的画面,结合当天的背景天气,经过后期雾化处理,达到比直播镜头切换更加完美的效果。
说到直播的大型文艺节目,我们每年都还会看到一个著名的晚会,那就是春晚。
春晚会经历几次重要的联排,最后在大年三十晚上进行同步直播。最后一次联排最重要,因为还要录制备播带。这个备播带将在除夕之夜和电视直播同时播出。一旦电视直播里面有任何出入,将会播出备份内容。
这个备播带的痕迹,近年来已经被很多眼尖的观众发现了。
2010年,王菲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唱了一首传奇,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不同镜头的切换过程当中,王菲的眼神角度似乎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她拿着话筒的旋转的方向,也在前后两个镜头交叠的时候出现了偏差。
于是有人就担心这个画面是不是在造假呢?实际上,这就是同一个演出当中,把直播画面和备播带混着切换导致。
2009年央视春晚,是央视首次进行高清录制春晚。直播结束之后,我们共看到了两个重播版本,一个版本是大年三十的直播版本。
另一种版本,则是要在当时开通的高清频道里才能看到,在这台晚会里,是没有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的,因为在录制备播带的过程当中,赵本山还没有真正的登上舞台。这也是备播带存在的一个证据。
除了大型节目,近年来的各种流行综艺,其实也经常补充录制。
例如有网友发现,《奔跑吧兄弟》在撕名牌环节的特写镜头,和全景画面不一样。有被网友质疑是不是整个撕名牌都是有剧本的。实际上,那不过是因为摄像机没有记录下撕名牌的瞬间,为了后期呈现,进行了一个特写镜头的补录。
不过,偶尔也会遇到调皮的人,拒绝——
在《这就是街舞》里,观众经常看到,导师们明明面对着舞者在看他们的表演,但却从同样的角度给到了非常炫酷的拍摄。
这说明在舞蹈部分呈现的内容其实是后期录制的,并不是现场真实的记录。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同样的原因,为了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和完美度。
如果要深入探讨,这实际上涉及到电视文艺创作呈现怎样的真实的媒介伦理问题。今天我们不展开讨论,但这些案例足以说明,电视文艺更注重视听感官体验:更好的镜头呈现,是大于现场观看的真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