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十年了,这个瞬间依然无比温暖!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

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

4月18日起

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

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

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快十年了,这个瞬间依然无比温暖!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注定成为永恒。

2012年11月15日,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

当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鲜花盛开,暖意融融,气氛庄重而热烈。

500多名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里等候,准备争抢在第一时间报道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

“等待的时间很‘漫长’,记者们期待的目光,高低错落的镜头,都聚焦于东大厅入口处。”新华社摄影记者谢环驰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时针指向11时53分。

习近平等7位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同志,健步走入东大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走在最前头,面带笑容,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自信而坚毅的目光,透出激奋人心的力量。

“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很高兴同各位记者朋友见面。”平实的开场白,令人心头一暖。

“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位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总书记如是感言。

他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概括为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近20次提到“人民”、10多次谈到“责任”,他在讲话中庄严承诺:“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书记的讲话大约持续了近20分钟,我和同事们抓住珍贵的每一秒,通过快门定格下一个个重要瞬间,第一时间向海内外发出现场照片。”谢环驰回忆说。

“放松而自信”,法新社用这两个词形容习近平的亮相讲话。“俄罗斯之声”也从习近平的讲话中读出自信,并称“驾驶中国这条大船的重任已经落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身上。”

“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在中国开启”“中国正进入下一个‘进步10年’”……世界媒体纷纷阐说习近平接过中国发展接力棒的重大意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朴实而真情的话语,在此后被世人反复提及,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最响亮的誓言。

这份初心,早在扎根黄土地的岁月就萌生发芽,并从此笃定不移。

1975年,当22岁的习近平离开插队7年的黄土地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从梁家河一路走来,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再到中央,始终不改本色、不移其志。

党的十八大至今,转眼就快十年了。

十年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时光无言,绘就最恢宏的史诗。

这部当代史诗里,不仅有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宏大叙事,更有每一个中国人可触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时此刻,当我们回望十年前,正是那句朴素而郑重的承诺,点亮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领袖,一诺千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18 15:20:07
下一篇 2022-04-18 15:50:0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