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八月初一是白露节气。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这时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变大,空气变燥,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燥咳、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也是口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疾病的高发期。白露养生不仅要预防季节性疾病,还要滋阴润燥,做好肺、脾、胃部的养护。
白露勿露身
民间有俗语:“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意思是说,白露过后,容易受寒湿之气的侵袭,应及时换上长衣长裤,尤其是腹部,更应注意保暖。如果感受了这股寒湿所化的白露之气,人就容易感冒、咳嗽,腹痛,腹泻,甚至罹患关节炎、风湿病。但白露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让身体适当耐寒,提高机体的抵寒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安然过冬。
白露忌晨练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白露之后建议不要再做“晨练”。因为白露之后的早晨天气湿冷,早上起床后人们的血压及心率往往是逐渐升高加快的过程,一个晚上没喝水,血液的黏稠度高,早上身体的各种耐受阈值都很低,运动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会明显升高。因此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下午、傍晚才是一天之中最佳的运动时间。如果不想外出运动,可以尝试练习抬脚跟,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涌泉穴,还能拉伸脚底和腿部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白露宜润肺健脾
秋季肺脏当令,肺五行属金,根据中医五行生克理论,培土(脾胃)能生金,而金又能生水(肾),故白露的食补与药膳既要润肺,又要健脾,还可养肾。
白露时节,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苏、浙一带有饮用“白露米酒”的习俗,而在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中医学认为,糯米、稻米性味甘甜入脾,米酒性温不烈,既能温阳散寒,又能健脾利湿;龙眼肉甘温,入心脾两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得配本草》中说龙眼肉:“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治怔忡”,故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的人可在白露时多吃些龙眼。要注意的是龙眼属于偏温性的水果,平时容易上火的人、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龙眼,只能浅尝辄止。
白露时节为了预防秋燥伤肺,可以选用一些益气养阴润肺的中药,如西洋参、百合、杏仁、白果、川贝、葛根、麦冬、桑葚、石槲等搭配家禽做药膳。《黄帝内经》中提到:食“五畜”以养精血。“五畜”为“血肉有情之品”,鸡肉温中健脾、添精补髓;鸭肉滋阴补虚,是白露时节最宜食用的家禽。
白露宜暖脚
俗话说:“寒邪生于足下”。人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的“小心脏”,寒气一般是从脚底侵入。因此,白露节气后就不能再光着脚穿鞋,防止受寒。除此之外,泡脚也是保护脚踝的好方式,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不烫手)即可。泡脚时加些中草药效果更好,比如具有温经作用的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活血通脉的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一般来说,每种选用10克即可,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可搭配使用。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应询问医生。
此外,泡完脚后不要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也可以坐到床上,脚心相对,同时按摩小腿肌肉,直到局部肌肉发热。泡脚后脚心相对能连通肾经,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注意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