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多,李骏的手机忽然响起,原来是辖区内一位慢性病患者提出需要代配药。李骏认真记录药品名、所需份数,并告知对方第二天准备好医保卡交给小区志愿者。
李骏是上海赤峰医院工作人员,也是虹口区“公益代配药便民服务团队”的一员。自3月28日以来,在虹口区医保局的组织协调下,全区已形成并不断完善疫情封控期间代配药服务机制:辖区内14家药店、多家医疗机构积极发动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取卡、药品配送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药品库存小程序实现精准、高效代配药,缓解疫情防控期间该区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截至目前,该团队已为近千位居民成功配送药品。
封闭前全区发布代购药告知书,“4+8+8”服务团队分工细致
“我家药快吃完了,请问怎么配药?”在虹口区,这个“高频问题”的答案,是一份《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代购药服务等告知》。
这份由虹口区医保中心发布的便民告示,不仅清楚地写明了防疫期间居民的配药流程,还附有区医保中心、14家代配药药店及医疗机构的联系电话,并以街道为单位注明了服务覆盖范围。其中,14家药店主要负责非处方药药品的配送,医疗机构则通过门诊提供更完备的代配药服务,其中上海赤峰医院、上海海江医院等医院志愿者还提供药品上门配送。
“打了医院热线电话,再在群里@了社区志愿者,很快,我的药就‘上门’了。”居民夏女士说,前两天,她长期服用的降压药即将吃完,便根据《告知》拨打了上海赤峰医院对口的代配药热线。在确认该院有所需药品后,她将用药需求清单、医保卡、就医记录册扎在塑料袋中挂在门把手上,联系社区志愿者“无接触”取物后,隔天就完成了配药,“很方便”。
上海赤峰医院院长陈瀚平介绍,封控期间,除特殊情况外,医院门诊坚持开诊,为代配药服务提供支持。同时,该院多位医护、行政人员主动报名成为公益代配药志愿者,并组建起一支“4+8+8”代配药服务小分队:“4”即包括李骏在内的4位接线员,每人对口全区8个街道中相邻的2个街道,他们的手机号码就是咨询热线,每天8点至17点提供服务,高峰时一天接线量达数百人次;“8”即8位“大白骑手”,他们每人对口一个街道,负责到小区收取医保卡和就医记录册后,再回医院完成配药手续,最后送药上门;另一个“8”则是为每位“大白骑手”配备的“小助理”,分担他们在代配药服务过程中的电话接听、微信沟通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也为更多居民提供保障。在志愿者上岗前,医院护理部还对其中的非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防护服穿戴、消杀等教学演练。
目前,除了居民点对点联系,各街道、社区相关负责人也可在收集居民需求、医保卡后,统一与接线员联络。有的小区较大,再加上老年人较多,居民用药需求高,“大白骑手”跑一次就要带回数十单。如今,随着辖区居民对这支团队知晓度的提升,接单量也在提升,有时一天就能破百。回到医院后,他们再一一登记配药人信息、挂号、开药、取药、付费、开票,然后再将药品与单据对应打包。为了减少药品在公共区域被感染的风险,也为了便于社区志愿者快速分发药品,他们还以人为单位,将药品、医保卡、就医记录册、票据等打包后再在袋子外贴上标签后,交给社区相关负责人。
“双线并进”,“秒查”小程序助力精准代配药
人们的用药需求各有不同,如何快速确定药物的库存情况?虹口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主任肖榕介绍,区医保局通过收集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岳阳医院等辖区内19家医疗机构库存门急诊药品目录,梳理出11566条药品清单,并用excel表格的形式制作成“定点医疗机构药品库存查询”小程序。在电脑上打开该小程序,在指定单元格输入药品名后,即可弹出该药品当前在各医疗机构的库存情况。该小程序已于3月底发放至各街道。
“即使是模糊搜索,小程序也能快速查找库存,很好用。”一名社区干部说,由于有些居民所需药品并不常见,如果居民根据《告知》上的名单一家家问询既费时费力,也占用了宝贵资源。当前,虹口各街道也都安排队伍力量,采取专人负责统一联系代配药服务的模式,“双线并行”保障更多居民代配药需求。街道社区干部在收集居民用药需求后,可通过小程序查询药品库存情况,提前根据库存“合并同类项”,联动最少的医疗机构,设计出最高效精准的代配药方案。
陈瀚平说,疾病会发生变化,用药需求要跟上身体变化。近期,上海赤峰医院正在积极准备“互联网医院”配药流程,不久后,辖区居民即可通过电话、微信、短视频等方式线上就诊,更好确认疾病状态的同时,也减轻社区干部工作量。
虹口区医保局、上海赤峰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