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对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几个中小企业老板做个访谈系列,请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业经历,尤其是走过的弯路、收获的教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总。细算起来,我们已经有两三年没有联系了。我试着拨通他的电话,已无法接通,微信联系也一直收不到回复。
我就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吧,内容均属事实,但为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王总和其企业的真实身份等隐去。
小有所成 踌躇满怀 意图跨越发展
我是从2010年认识这位王总的。他年龄仅仅比我大几个月,眼睛很大很亮,热情,精明,能干,个子中等,挺健壮的。
王总是做汽车饰品的,在当地小有名气,租了20多亩地,建了钢构厂房,每年销售额七八百万,纯利百十万。他后来讲当时手里攒了三四百万的现金,自己蛮舒适的。
当时王总受朋友影响,积极筹划进入资本市场,准备把自己的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面向员工、朋友和客户、供应商等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我当时就是受单位指派为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
我介入后,发现他对资本市场非常陌生,企业财务基础非常薄弱,财务人员当时是兼职,没有完整、连续的会计账套和凭证,财务规范性更无从说起,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收支业务全部通过个人银行卡进行,存货谈不上收发存管理。我这个人爱操心,就私下里多次劝王总要慎重,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要光看到资本市场的好处,还有注意资本市场的规则和风险。随后,保荐机构等也觉得风险很大,要求企业先进行内部规范,包括管理架构、业务流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项目暂时搁置。
融资千万 股票挂牌 一时风光无限
这之后王总经常会向我请教具体如何规范。企业也引进了专职财务经理,开始规范财务核算。
到了2011年二季度企业再次启动股改、融资和挂牌,县里也积极推动和支持。当时我正好有其他业务,就没有再参与。
2011年三季度,王总公司定向增发了500万股股票,每股认购价格2.79元,合计募集资金1395万元。
2011年四季度,公司股票在某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所在县第二家挂牌企业。
一时间,王总成为当地的红人,新闻媒体发文章宣传,其他企业前去取经考察,他本人也担任了政协常委。
担保惹祸 资金断裂 呼啦啦大厦倾
王总公司2013年6月时对另外3家互保企业提供担保总额达到3166万元。我曾提醒他注意风险。他笑着解释,这是大家互保,彼此还省了担保费和抵押物呢。
始料未及,杨总的厄运始于2014年。
2014年8月法院判决某汽车配件公司归还银行借款298万元,王总公司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14年8月法院判决某车轮制造公司归还银行借款336万元,王总公司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14年11月法院判决某金属制品公司归还银行借款399万元,王总公司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14年12月法院判决王总公司归还某小贷公司借款220万元。
……
后来王总说,此事源于互保企业率先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银行通过法院查封了担保企业账户并向担保企业追债。
这一下子引发了连锁效应。
依据法院公开的生效判决,王总公司因提供了担保需要承担代偿责任合计有3017.7万元,自身借款需承担还款责任合计有1020万元,已远远超出其偿债能力。
2016年11月王总及王总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债务缠身 资产拍卖 十年努力归零
2015年初的时候,王总来郑州办事顺便见我,我随口问他车停在哪里了,他支支吾吾,最后说车都被担保公司开走抵债了。
2016年1月,王总公司的土地在淘宝网上被司法拍卖,评估价239.12万元。历经一拍、二拍、三拍流拍,3月被裁定按照154万元以物抵债。
最近一次从公开信息中看到的王总的信息,是2019年底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法院多次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账户、证券、保险、公积金进行查询,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经查询被执行人名下无可供执行的房产,无可供执行的车辆。
惨痛教训之基础不稳 地动山摇
王总也曾总结过自己,当初立志进入资本市场时,充其量算个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没有管理团队,设计外包,加工外委,不具备独立研发、设计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销售和利润情况一般。一开始他就犯了致命性的错误,无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真实需求,无视自己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企盼先人一步,通过临门一脚跃过龙门实现跳跃式发展。事实充分证明,基础不稳,如空中楼阁;急于求成,如飞蛾赴火。量力而行
王总不注意内部管理,吃了不少亏。其中一次是2014年6月王总公司对某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公司认为实际已还款35.7万元,除去应支付利息12.8万元,其余22.9万元应是偿还本金,因单位财务管理已经辞职,支付款项的证据无法提供。法院以公司未举证证实不予采信驳回了上诉。
惨痛教训之依靠借贷 扩大投资
中小微企业,靠自身盈利产生的现金流去搞扩大投资,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
王总很幸运,通过股票融资1395万元,成为当地资本市场成功人士,但个中辛酸冷暖唯有自知。后来他告诉我,这其中自己以亲戚、朋友名义投资约200万元,外界投资约1200万元。当时为了更好地吸引资金,承诺保证每年最低收益24%(相当于月息2分)。资金很快抽走的有400万元,剩下的要求每月付息,以便享受最低保本、增值溢价的双重好处。
为了募集资金,王总先后到北京天津参加路演,接待各地投资考察团,在当地媒体做广告,制作形象宣传片,组织艺术家采风等活动。各种宣传广告支出约150万元,融资顾问奖励支出等100万元。为了形象,一下子购买了1台商务车和3台轿车,车牌号全部连号。
这样,募集资金实际上剩余不到500万元,每月需支付利息将近20万元。
公司以优惠价购得工业园区27.2亩工业用地,地价款406万元。计划投资5000万建设全新的生产线,扩大产能,投产后预计能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但土地拿到手后,拉起了围墙,挖了大坑,邀请我去看。我后来关心进度,均回说由于土地手续不全一直不让开工。就这样400多万元的资金一直沉淀在了土地上,拿不到土地证又无法从银行贷到款用于下步建设。可怕的是他还使用了民间借贷资金,利息高的能达到年息36%。
我曾劝告他,千万不要用担保公司的钱,一定要避免用借贷资金尤其是高额民间资金用于购地、扩大投资这些长期项目。后来他才承认。他也明白自己的企业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高息,可是为了存活,只能饮鸩止渴。
再后来王总连交土地契税的钱也找不来了。
惨痛教训之互相担保 彼此拖累
王总有一次很得意地告诉我,某某银行推出三户联保政策,不需要抵押物,不要交担保费用,彼此都可以贷到几百万的资金。
这一政策初衷是好的。和王总结成互保圈的另外3家企业,大家彼此熟悉,规模旗鼓相当,倒也般配。但互保企业间根本没有建立风险防控措施,一损俱损,一倒皆倒。其中1家贷款到期无力偿还老板跑路,银行马上起诉查封所有担保人账户并要求担保人代偿,王总公司资金链瞬间断裂。
你可能能够控制自己的风险(自信),却控制不了互保企业的风险(互信)。
文章结尾,引用他接受某杂志采访时说的话,“执著、乐观、包容和淡定的心态,是我成功的主要因素。”希望他坚守自己的初心,乐观面对现在的磨难,有一天能够重新站起来,勇敢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