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听“麦牛”的名字你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说到大米长的虫,你肯定就不陌生了。这种虫长得像小型犀牛,也叫米象。家里的米一旦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长虫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麦牛也是从卵→幼虫→蛹→成虫。幼虫时的米象在谷物内部蛀食,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而我们看到时,已经变成了交配产卵的黑褐色成虫。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前它的卵就刺进麦粒里面,无论如何晾晒、筛选,总有一部分带卵的麦粒进入粮仓。
而让这些麦牛滋生出来,主要还是与环境温湿度有关,在温度达到25-28℃、相对湿度达到65%-70%,是有利于虫卵繁殖的。麦牛可以说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因此,也可以看出麦牛喜欢温湿阴暗的地方,讨厌阳光的暴晒。麦牛本身需要的水分并不大,身体内储存的水分并不多。在阳光暴晒下,它们当然会因为快速的失水而行动缓慢,行动缓慢则会引来更长时间的暴晒,最后就是死亡。
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晒粮肯定不陌生,倒出粮食后,这些麦牛惶惶如丧家之犬般从粮食中爬出而四散逃窜。那些没来得及逃成功的,则会死在路上。所以,我们在暴晒了粮食一天后,常常会在傍晚收粮食时有一个重要工作需要做,那就是打扫这些晒死的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