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宋时期,跟清朝有异曲同工之处。慈禧太后战败而求和,被迫卖国求荣,南宋则是不战而败,宋高宗主动向金求和,好在南宋有岳飞,宋高宗的江山才得以延续。
岳飞刚从军时,就配合当时南宋的名将韩世忠大败金兵,收复了6个城郡。
等到宋高宗不战而败,想要派秦桧跟金人议和时,岳飞首当其冲提出了反对意见,随后以一己之力带领军队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他不仅保卫了南宋的江山,还大挫了金兵的士气。
遗憾的是,英雄总逃不过“奸臣惑主”的宿命,岳飞也不例外,如此忠君爱国的英雄,最后下场悲惨。
而在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两个人,被岳飞的后世铭记在心,且再也没有通婚过。他们一个是与岳飞有血海深仇,而另一个则是对岳飞恩重如山,这究竟是哪两个姓氏呢?
抗金名将,含冤下狱
第一个不被岳氏后人允许通婚的姓氏就是秦姓。人们对秦桧的名字耳熟能详,却不是因为秦桧有什么伟大功绩或突出贡献,人们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是陷害岳飞的千古佞臣。
公元1141年,金国发觉无法进一步攻打宋朝,于是决定退一步与南宋议和,借此敛财和获得土地,此举得到了秦桧的大力宣传,秦桧本就是主和派,金国来求和本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得此良机秦桧便大力游说宋高宗接受金国开出的条件。
岳飞和韩世忠却对金国的做法不能理解,他们认为这样不利于国家稳定,坚决支持武力抗金。
秦桧早已与金国暗通款曲,恰好这时他又收到了金国的来信,要求他“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见此情况,秦桧开始向高宗进言,声称岳飞之所以坚决要与金国对战,是因为手握重兵,不把陛下和朝廷的安危放在眼里。
在秦桧的蒙蔽下,四月,南宋三位大将张俊、韩世忠、岳飞都被调离了军队。张俊和韩世忠被任命为枢密使,而岳飞则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五月,秦桧尤嫌不够,联合党羽开始弹劾岳飞,污蔑岳飞早前支援淮西的时候走走停停,故意拖延时间。之后,秦桧又主张放弃山阳,谴责岳飞在这两件事上做法莽撞,置百姓安危于不顾,理应受到严惩。于是身陷囹圄的岳飞被罢免了疏密副使的官职,变成了万寿观使。
万寿观使是一个闲职,没有什么实质权力,同时岳飞也已经回到了庐山旧居修养。这对秦桧没有威胁了,但是秦桧对于他的迫害却并未停止。不久后,秦桧授意张俊,让他买通岳飞手下的副统制王俊和统制官王贵。
王俊是个贪财的小人,很快便跟张俊串通一气,紧接着王俊便拿着张俊事先写好的“自首书”,去宋高宗面前诬陷岳飞,声称岳飞要和部下张宪谋反。
有了王俊和王贵做人证,宋高宗轻易就相信了岳飞企图谋反的事情,岳飞因而被捕入狱,百口难辨。
无中生有的祸事,让一代英雄身负罪名含冤而死,而始作俑者却成为皇帝亲信,痛痛快快地过了好多年。强烈的对比让岳氏后人对秦桧恨之入骨,于是岳姓便有了不与秦姓通婚的家规,似乎只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告慰自己怀念岳飞的心情。
血海深仇,永不通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看到这句话,人们脑中就会浮现出秦桧夫妇的跪像。这对夫妻因为陷害岳飞以致忠臣含冤,而死而备受人们的唾弃,至今他们立于全国各地的铜像还时常受到游客的谩骂。
血海深仇铭记在心。自岳飞死后,岳家便立下严格家规,岳家不论男女都不允许与秦姓通婚,一旦发现便要除名,就连跟秦姓的人交朋友,岳家的人也要思虑再三。
古代不像当今社会一样人口众多,那时地广人稀,适龄男女组建家庭并非易事,一旦要刻意避开某个姓氏去选取结婚对象,都会在原本就艰难的婚嫁问题上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尽管如此,岳家仍然坚持不与秦姓通婚,足以见得岳氏后人对秦氏一族的恨意。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呢?
秦桧与岳飞的恩怨,与朝廷局势和个人利益有关。靖康二年初,金人来犯,将汴京洗劫一空,把宋徽宗、宋钦宗等三千多位权贵朝臣俘虏到了北方金国,这其中也包括秦桧。
宋高宗建炎四年,秦桧竟然从北方逃回了南方,还成功得到了官职。《宋史》记载,是秦桧在金朝说自己可以让宋朝和金朝议和,金朝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秦桧回到了南宋。
由此可见,秦桧是致力于让南宋与金朝议和的。但是岳飞的想法与他的主张截然不同。
在岳飞看来,一味的退让求和,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他主张用武力来对抗金朝的进攻。而秦桧本就是立下了“军令状”才回到了南宋,怎么能容忍岳飞破坏自己的计划。
于是从1141年开始,岳飞便开始经历贬去官职,莫名被诬陷作战不力,被污蔑联合部下要谋反等一系列荒唐事。
而不同于岳飞生命后期的惨淡光景,秦桧的生活可谓是春风得意,尽管时人都不相信岳飞身上的种种罪名,但高宗却还是耐不过秦桧“耳旁风式”的谗言和污蔑,任由秦桧做主处罚岳飞。最终岳飞中毒身亡,一代英雄就此陨落。
血海深仇无可逾越,岳氏不与秦氏通婚可以理解,但是岳氏后人还不与另外一个姓氏通婚,理由是感情太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是哪个姓氏呢?
挚友托孤,万死不辞
秦桧在害死岳飞后,深怕夜长梦多,为了永绝后患,开始对岳飞的家人赶尽杀绝。岳飞共有三个孩子,生死存亡之际,岳飞的妻子只能尽力帮助第三个孩子岳霖逃走。
而此时听到岳飞被害消息的贡祖文心痛不已,想要帮帮自己这个昔日的好友,奈何形势混乱无从下手。恰好这时,贡祖文收到了岳飞的信息,岳飞请贡祖文帮他救下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于是贡祖文赶紧差自己的亲信四下搜寻岳霖的消息,希望能赶在秦桧之前救下这个孩子。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艰难的找寻,他终于在一片草丛中找到了岳霖。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历了危机四伏的逃生之路,精神和身体严重透支,如果贡祖文再不找到他,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找到岳霖是一件幸事,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怎么才能更好的保护他?带在身边,会不会更危险?怎样才最稳妥?就在纠结的时候,贡祖文在岳霖身上找到了岳飞妻子李孝娥写给他的信,信中字字泣血:“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据,来时当报。”贡祖文看后非常难过,当即决定不论冒何种风险,都要将岳霖保护好。
贡祖文先将岳霖带回自己军中,借以躲避秦桧的追捕,后又觉得军中人多眼杂,恐出纰漏,为护岳霖周全,他主动上书请求辞官回家,这正好应了秦桧的心思。
秦桧知道贡祖文于岳飞交好,现在岳飞没了,贡祖文也主动辞官,自己的障碍就没有了,于是高高兴兴地劝说宋高宗批准。
辞官后的贡祖文先是带岳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贡家村,隔了一段时间后又觉得家乡也不安全,于是又带着岳霖去了江苏曲阿县,从此过起了“凿池养鱼,种柳盈岸”的清贫生活。
剧照
剧照
此后多年,贡祖文对岳霖视如己出。他悉心教授岳霖武功,又给岳霖传道授业,最后还给岳霖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岳霖的人生,可谓是在贡祖文的手中获得圆满的。
因着这份如海的深情,贡氏成为岳家后人第二个不通婚的氏族,因为在岳氏后人眼里,自己与贡氏一族已经是一家人了,没有同姓通婚的道理。
但是话说回来,挚友托孤不少见,但是岳飞与贡祖文到底有何交情,能让原本深受皇帝信任的贡祖文不惜抛弃自己的仕途也要保护岳霖?可能是因为岳飞与贡祖文之间是莫逆之交的感情吧。
恩重如山,世代交好
岳飞与贡祖文的友情,是从靖康时期开始的。靖康时期,岳飞与贡祖文同时参加了抗击金朝的义勇军,两人自此一起开始追随当时还是康王的宋高宗。
时值金兵来犯,国家动荡不安。1127年5月,贡祖文因护驾有功,被封为“都总军将”,此后金兵持续进攻,贡祖文一路护送宋高宗南下建安,金人追击高宗到东海,打击不到无奈只能从镇江折返。
折返途中又遭韩世忠打击,只能潜逃到建康,在这里金人又遭到了贡祖文和岳飞的联合攻击。经此一战,贡祖文和岳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事后贡祖文因为战功显赫,被封为“武德大夫”。
贡祖文和岳飞之间的友谊深厚,不仅仅是因为两人曾经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过,更是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的政治看法。
贡祖文虽比岳飞大32岁,但是两个人在政治方面的想法却是不谋而合,他们都反对南宋与金议和,认为一个国家不应该奴颜婢膝的向敌对国家讨生活。是以岳飞遭难后,贡祖文一直都想帮助岳飞,却总归是有心无力。
贡祖文为保护岳霖上书辞官,本来宋高宗是不同意的,因为相比于岳飞一介武将的勇敢和执着,贡祖文不仅有勇还有谋。
贡祖文性情豪爽,精于剑术的同时还有很高的学习天赋,《贡氏族谱》记载:“公性豪爽,精剑术,颖悟绝人,授经史百家,过目辄成诵,年甫弱冠,即驰声两河间。”
由此可见,贡祖文在学问方面得心应手。后来战争四起,为保卫国家,贡祖文弃文从武,从一介书生变为了保家卫国的将士。
建言三年,南宋朝廷局势突变,统制苗傅和刘正彦挟持了高宗和隆祐太后,想让高宗让位给魏国公赵旉。
当时贡祖文不惧危险,一直护卫在高宗左右,严厉的神情令当时的判臣贼子都觉得害怕,正是因为有贡祖文的忠心护卫,高宗才能安全地退位,并在不久后卷土重来重临帝王。因而听闻贡祖文要辞官,高宗很是不舍并想要挽留,在秦桧的劝说下才同意了这件事。
岳氏后人感激贡祖文的牺牲,于是下令岳氏后人此后不再与贡氏一族通婚,而两家人的深厚感情也一直从古代维系到今。
岳氏的宗祠中,至今还放有贡祖文的神位,而岳家人修订《岳氏族谱》,贡氏一族的人也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赶来参加,两家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结语
岳飞为国尽忠,不论是反对宋朝向金议和,还是想要迎接二圣回宫,都是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着想。
而高宗则犯了很多皇帝的错误,猜忌忠臣相信佞臣,这才导致了岳飞的悲剧。自古英雄难得有一个好下场,多半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在岳飞还有贡祖文这个挚友可以托付,终于保全了自己的血脉。
因着先祖被害这件事,千百年来,岳氏一族一直遵守规定,不与秦姓通婚,翻看他们的族谱,到现在也很难看到与秦氏通婚的记录。由此可见,世代的仇恨,即便历经岁月,也难以被释怀。
岳氏后人不与秦姓通婚是因为世仇,不与贡姓通婚则是因为恩情,两方对比高下立现,不知道得知此事的秦氏后人心里作何感想,是否会埋怨自己的先祖,干出这样遗臭千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