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从“四面包围”到“四面逢源”

原标题: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从“四面包围”到“四面逢源”——“奋进之城”南昌2022开年观察

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从“四面包围”到“四面逢源”

地处中部地区的南昌,不沿海不沿边,没有丰富矿藏,也缺少大院大所。

过去数年,南昌所在的江西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第一方阵”,航空、电子信息、VR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伴随沪昆、赣深、安九等高铁建成,南昌正从“四面包围”变为“四面逢源”,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从“背靠背”变为“手牵手”。

2022年开年,我们走进南昌,探寻一座内陆城市如何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挖掘自身优势,在追赶中突围。

缺少顶流企业,怎么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

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从“四面包围”到“四面逢源”

1月21日,中国首款民企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型号GA20继去年首飞成功后,又传来新进展——开始全机静力试验。

近年,类似的航空产业消息接二连三从南昌“飞”出:国产大飞机C919在此试飞、ARJ21支线飞机在此交付、“猎鹰”L15从这里腾空而起……

有人问,工业不算发达的南昌,何以在高精尖的航空领域“冒尖”?

其实,70多年前这里就种下航空的种子。1951年航空工业洪都的前身国营洪都机械厂成立,3年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洪都虽身怀绝技,但产品以教练机为主,不为业界以外熟知。

转机来自于国家的大飞机战略。2009年国产大飞机C919四分之一机身的生产任务由洪都承担。从此,这棵大树带来聚集效应。这些年南昌吸引60多家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涉及航空发动机研发、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飞机维修改装等。南昌成为中国商飞在上海总装基地之外唯一的交付中心,力争C919量产后在此总装。

假以时日,南昌将在全国航空产业版图占据更重要地位。记者来到已投资300多亿元的航空城,这里地处东郊,空间大,已建成一座供C919试飞的新机场,有全国首个省局共建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

在南昌,不仅航空业长成“森林”,一些新兴产业也在聚木成林。

数九严寒,南昌华勤技术千亿产业园热火朝天。2021年底,这家国内移动智能终端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排名第一的企业,对南昌追加上百亿元投资,打造其最大的制造中心,未来全球每售出5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南昌造”。

企业看上了南昌什么?

本世纪初,南昌就有电子信息企业,但零星分布、关联度不大。近年,南昌瞄准移动智能终端、LED等产业,绘制产业链条图,不断铸链、补链、延链、强链,聚集了300多家相关企业,培育出一片电子信息产业“森林”,引得更多凤来栖。包括华勤在内,国内ODM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有三家落户南昌。

“一棵单独的树不易存活,形成森林后才能越长越茂。”南昌市工信局局长唐艳华说,南昌电子信息业已连续多年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爆发式增长。

从“零”到“林”的故事还在新兴产业上演——

1月15日,北京一家教育科技集团在南昌的VR产学研基地开业。

几年前,当国内VR刚刚起步时,南昌率先打造城市级VR产业基地。如今,通过主动孵化扶持,这里已吸引包括华为、微软、高通等头部企业落子布局,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南昌。

在南昌的决策者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一些新经济打破了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各地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抢抓了先机谁就赢得了未来。

这样想,也这样干。VR、云计算、大数据等一个个新产业就这样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缺少大院大所,怎么实现创新发展?

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从“四面包围”到“四面逢源”

没有创新,一个城市肯定没发展。仅有1所“211”高校、也缺少大院大所的南昌,创新靠什么?

禀赋虽然不足,但南昌没有停下挖潜的步伐。

新年第一天,江西省半导体照明联盟理事长王敏写了这样一份新年献词:

从硅衬底蓝光LED“国际并跑”,到硅衬底黄光LED“国际领跑”,再到突破硅衬底GaN基红光Micro LED芯片技术,多家企业营收实现30%以上的增速……

今日南昌,LED芯片产能已跃居全球前三,跻身国内最大的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

南昌LED何以如此“耀眼”?

最初一束光,来自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的实验室。他们花19年研发出硅衬底蓝光LED技术,开辟世界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支撑南昌LED产业的创新活力。

南昌也加快向外引智的步伐。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汽车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落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副院长傅健向记者展示团队自主研发、落地南昌后的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产品——三维智能工业CT成像检测系统。目前,这一产品已获意向订单近亿元。

南昌正不断从重视创新中受益:年营收3亿元以上的制造企业过半建立了研发机构;铜业巨头江铜通过“3年创新倍增”营收从2000多亿元增至4000多亿元;“南昌造”的航天相关产品护送“祝融号”登陆火星……

2022年年初,南昌又发出新信号,表达对创新的渴求、对人才的渴望——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给企业发“鼓励信”激励企业加快创新;最高资助500万元向全国发布“英雄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发“招贤帖”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南昌创业就业……

被周边经济高地包围,怎么增高?

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从“四面包围”到“四面逢源”

展开中国地图,南昌与深圳、北京几乎处于同一经线上。然而曾有一段时间,从南昌坐高铁,南下北上都需绕道邻省。

南昌处于劣势的,不仅是高铁,还有经济。环顾四周,毗邻的省会经济总量均已突破万亿元。人们在追问:面对“万亿级省会圈”,南昌何时能破圈突围?

交通的破题,让南昌的追赶加速。

2022年春运启航,赣深高铁、安九高铁迎来春运“首秀”。一条纵贯南北的京港高铁,让南昌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的时空距离大幅压缩。

赣深高铁开通一个多月前,南昌与广州、深圳、珠海等7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赣深高铁开通仅7天后,江西举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推介会,签约项目金额2300多亿元,其中不少落户南昌。

“利用赣深高铁开通的机遇,将南昌的产业布局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转移相对接,我们对南昌充满信心。”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说。

1月15日开行首趟中老国际班列,1月21日开行首趟铁海联运美国专列……江西成为全国第三个、中部首个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后,作为省会的南昌从更大视野审视自身发展,在奋进中追赶、在开放中突围。

追赶,需要硬支撑,也要软环境。

1月21日,“90后”创业者罗列从南昌高新区政务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装有营业执照和印章的资料袋。“以前注册企业要来回跑盖章,现在1个小时能办好,连印章都不用自己去刻。”罗列说。

从跑盖章到送印章,见证南昌营商环境之变。南昌向标杆城市看齐,制定营商环境18个指标领域215项改革举措,探索推进“5G+智慧政务”“一件事一次办”、设“办不成事兜底办”专窗等改革。开年以来,仅南昌高新区平均每天新增10多家企业。

南昌向城市基建中久拖不决的“胡子工程”宣战,改造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利用城市斑秃区、废弃地、边角地“见缝插绿”,令人赏心悦目。

“一座城市,宜居才更宜业。”从浙江来南昌投资的江西伯乐遇马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哲锋说,看到南昌环境越来越好,他把家安过来了。

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一个个盛会,让南昌这座曾被认为“存在感”不强的城市,与世界的互动日益增加。

春节前夕,南昌对外发布新的城市形象LOGO——由“八一南昌”四个字自上而下铺展出千年名楼滕王阁的轮廓。

这座承载底蕴与荣光的“奋进之城”,展现着全新的一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1-27 15:05:20
下一篇 2022-01-27 15:10: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