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有句话叫“兵者诡道也”,意思是战争就是“尔虞我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阐述了“欺诈是赢得战争的必要手段”这样一个道理。
1 岸田为巩固自身权力追随拜登
我认为战争的真相是不得而知的,因为正如孙子所说,“尔虞我诈”是战争的基础。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谎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后先发制人发起攻击,抓捕并处死了萨达姆。
当时,德国和法国反对伊拉克战争。我认为,美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是萨达姆同意德法以欧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小布什政府担心此举会动摇美元地位,因此决心惩一儆百,悍然发动战争。然而,战争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明晰。
但是在报道乌克兰战争时,日本的报纸和电视台却仿佛认定了“这就是真相”一般,所有的报道清一色都是同质化内容。他们的信息几乎都来自美英,并且偏袒战争中的一方。
美国的自由派媒体谴责普京是“穷凶极恶”之人,从人道主义角度报道乌克兰的惨状,但保守派媒体中也有人为普京辩护。而日本媒体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一味追随美国的自由派媒体,十分避讳为普京辩护。
大家可能认为媒体这样做是为了提高阅读量和收视率,增加粉丝数量,但在我看来,这背后可能是由于媒体在揣测岸田政府的意图。岸田首相最大的政敌是自民党内最大派阀领袖——前首相安倍晋三。安倍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有着良好私交,而这两人都是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的政敌,所以乌克兰战争就成了岸田清除安倍势力的绝佳机会。
岸田一味追随拜登,目的应该是想利用乌克兰战争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基础。而拜登原本被认为将在今年秋季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大败,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其翻盘的独一无二的机会。
2 美根本不想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去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导致拜登支持率暴跌,此外美国经济遭遇严重通货膨胀,只能置世界经济复苏于不顾,断然选择加息。拜登在中期选举中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而乌克兰战争成了他逆转翻盘的绝佳机会。
受到美英媒体清一色报道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是俄罗斯军队“入侵”和平的乌克兰,但实际上在乌克兰内部既有说乌克兰语的天主教徒,也有说俄语的东正教徒,二者在乌克兰已经进入激烈内斗状态。
开战前,拜登政府以不便对俄出兵为借口,早早宣称就算俄军“入侵”乌克兰,美国也不会采取军事行动,明确暗示不会阻止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我认为这是在对普京“下套”。
美国明明并不打算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却给了泽连斯基这样的错觉,使得泽连斯基向普京发起挑衅。北京冬奥会一结束,2月21日,普京就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与之缔结军事同盟关系。
当时,拜登大肆宣扬“战争即将爆发”,普京则不断否认。然而,2月24日,普京突然对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普京宣称,这是为了阻止乌方对两个“独立国家”的攻击,但俄军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行为,令人感到俄有颠覆泽连斯基政权的意图。
为什么普京会突然发动军事进攻,其背后真相尚不明晰。拜登方面宣称普京“早有预谋”,但另一方面,也有消息称乌军计划于2月25日对顿巴斯地区发起军事行动,俄方也有可能正是得知了这一消息,才决定先发制人采取行动。
如果说军事进攻是“早有预谋”,那么俄军后勤补给不足、战事推进不力,就颇有些不可思议。当然也可以认为,以演习为目的的俄军出于某种理由突然对乌发动进攻,因此造成后勤补给跟不上,需要花时间重整军队。
拜登以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为由,拒绝了泽连斯基的军事援助请求,取而代之的是对俄加强经济制裁。如果禁止俄罗斯出口原油和天然气,那么美国的原油和天然气就能在欧洲打开销路。这与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一样,对美国经济界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曾被认为在中期选举中必败无疑的美国民主党政府,也因此扭转局面,有舆论认为拜登“或许不会输”。由此,美国也出现了一些以特朗普支持者为中心散播的“普京支持论”。因为如果不能使拜登在中期选举中败北,让民主党失去凝聚力,那么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再次出马的可能性将变得微弱。
不想让拜登政府遂愿的不仅是美国国内的特朗普支持者。在与七国集团的抗衡中不断发展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也反对经济制裁俄罗斯。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参与制裁的仅有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最值得关注的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也正与拜登政府背道而驰。沙特流露出将使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的意向,如果实现,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影响力,动摇美元地位,美国对俄经济制裁、联手打击中俄的意图可能适得其反。
进一步而言,尽管美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利,但严重依赖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的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必定会因这场战争而陷入长期经济低迷。此外,欧盟还不得不接收乌克兰难民,使其面临沉重负担。
目前,七国集团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仍然保持团结一致,但具备能源自给能力的美英与其余几国情况并不相同。如果战争长期化,作为其中一员的日本也将面临严峻局面,岸田一味追随拜登政府,将给自身带来严重后果。
3 乌克兰战争背后的美国阴谋
那么,这场战争究竟因何而起?从我的观察来看,在苏联解体之初,北约如果想将刚获独立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其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曾在冷战时期制定“遏制战略”的乔治·凯南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反对北约东扩。因为北约一旦东扩,就将严重挤压俄罗斯赖以生存的战略空间,刺激其不惜动用核武器进行反击。对美国而言,这就如同当初苏联在其“后院”古巴部署核导弹一样,一旦部署完成,就意味着美国对苏联的屈膝投降。因此,北约东扩必将招致俄罗斯不惜一切代价的反击。然而,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后,其态度发生了转变。
当时的克林顿政府曾将在全球推行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使命,以“世界警察”自居,以武力介入多国内战,将美国信奉的“正义”强加于人。同时,为在总统大选中获取波兰裔移民的选票,克林顿还执意推动北约东扩,将波兰等东欧国家拉入北约。
继任的小布什政府强力推进与俄敌对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由此激怒普京,这成为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亲俄的自治共和国也因此从格鲁吉亚独立。
乌克兰危机始于2014年乌国内推翻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的一场政治运动。据称,这场运动是由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维多利亚·纽兰在幕后主导的,纽兰目前是拜登政府的副国务卿。奇怪的是,这一信息当时并未浮出水面。总之,作为回应,克里米亚被并入了俄罗斯联邦。
与此同时,乌克兰东部亲俄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也宣布独立,并与乌克兰政府军交战,但由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牵头,双方达成了促成乌东停火的《明斯克协议》。《明斯克协议》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自治权,但不承认其独立。
对此抱有不满的泽连斯基在竞选时承诺将撤销该协议,并最终当选乌克兰总统。然而,泽连斯基政权却根本没有得到美国的重视。这或许是他用从土耳其进口的无人机攻击乌东亲俄武装,挑衅普京并引发当前战争的原因。
泽连斯基是否认为,一旦战争爆发,美国和北约将会承认乌克兰的成员国资格?如果他确实抱有这种想法,那不得不说这一判断过于“天真”。证据就是,无论他在战争开始后提出什么要求,美国和北约除了表示道义上的支持外,并未实际接受乌克兰加入北约。
问题在于泽连斯基是何时开始醒悟,意识到乌克兰不可能加入北约的。3月7日,在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两周后,泽连斯基接受了美国ABC电视台的采访。他表示自己早已明白,北约不准备接受乌克兰。如果这个“早已明白”发生在俄罗斯军事行动之前,战争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同样,如果泽连斯基在战争开始后立刻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在损失扩大之前同俄方迅速进行停战谈判。事实上,俄乌第一次谈判是在2月28日,即军事行动开始4天后举行的。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正被冠以“世界英雄”的称号,不断对外示强,声称不会对俄罗斯作出任何让步。
直到一个月后的3月29日,乌克兰代表团才提议保持乌“中立地位”,并以此为条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土耳其等国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我认为这一举措为时已晚。要求这么多国家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将使原本有可能达成的协议最后不了了之。对于泽连斯基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无能,我深感讶异。这样一来,乌克兰很可能在普京面前暴露了软肋,从而陷入不利境地。
普京现在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都被描述为一个“不可饶恕的恶棍”。有人说他是一个“精神异常的独裁者”,有人说他在权力中枢“被架空”,还有人说他“与军方不和”“与情报部门反目”。这些或许是实情,或许不是。
正如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战争的本质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因此,头顶“英雄”光环的泽连斯基可能会被当成一个平庸政客,也可能仍被视为“英雄”。
同样,普京在历史上可能会被定性为“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恶人”,也可能被记录为“打破战后国际秩序并带来新秩序的伟人”。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
田中良绍
日本资深媒体人、评论家
翻译 | 李一凡、李家祺、蔡梦瑶 排版 | 鲁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