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老师打了几次电话,好不容易有人接了,电话那头居然说:“我平时不管孩子,那是他妈妈的事,等他妈妈回来,让她给你回电话。”
这是发生在我们办公室真真正正的一件事,也是让老师很无语的一件事。
教育孩子不能只靠学校,更重要的是靠家长,那么父亲和母亲哪个在孩子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更大呢?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女性教子的故事,如孟母三迁,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等等,感觉母性之爱主要是在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方面。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而父性之爱与母爱不同,更多的应该是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因此,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由此可见,教育孩子不是母亲一人之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很更大的影响。
首先,父亲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品格。孩子不仅需要母亲的优秀品质,更需要父亲的优秀品格,尤其是男孩子。我们需要孩子们具有阳刚坚毅、豁达大度、遵纪守法、勇于挑战、敢冒风险、不怕困难挫折、不畏权威名流的意志品质。孩子在温室里长不好,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父亲的特点能够引导孩子实现这一点。
其次,有助于培养孩子理性思考能力。一般来说,男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女性。
因此,父亲应该多多在理性思考方面多多指导孩子,比如,教孩子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如何正确选择,教孩子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对待失败等问题。
第三,父亲要培养孩子与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社会不需要书呆子,事业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良好的社会人际沟通能力。父亲的特点就是与社会人际交流广,应从小使孩子善于与人沟通,养成开朗的性格。比如,抖音上刚刚看到一个父亲暑假带着儿子摆摊卖气球,既赚到了零花钱,又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可谓一举二得。
最后,父亲是男孩子的榜样。如果你家是儿子,那么父亲的作用就更不可替代,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有人说:挑女婿,先看他爸爸,选媳妇,要看丈母娘。这话有一个道理。父亲没责任心,孩子往往也是一样,父亲邋遢,儿子也不会讲究,父亲爱读书,儿子阅读量一定不会少,父亲应该是孩子的楷模,让孩子充满敬佩。
作为父亲,你尽到责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