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专家指出,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和学科设置发生变化,成绩会出现相应波动。
一般来说,小学教学内容除了文化课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自理能力。
其中包括管理自己的物品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能力等等。
在学生进入初中后,其中大部分人已经完成从约束能力到提升成绩的转变,对继续学习也会产生很多新的看法。
比如原本普通成绩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会变得更加努力,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更看重学习成绩。
相比之下,最让家长担心的,肯定是小学成绩就很差的学生。
很多人认为,小学成绩不好,上初中后很难改变现状,而且无论怎么学,也无法改变“差生”的命运。
小学成绩差,进入初中后也是“差生”?
在某种程度上说,人和人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他们之中有些很早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
但有些却发育的比较慢,同样的一件事,其他人一天就能学会,自己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看起来“很笨”,但其实这很正常。
有些家长无法接受自家孩子比别人“笨”,无法接受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总会用各种方法提升他们的成绩。
可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这些学生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憎恨学习这件事,于是,在他们升入初中后,会更加反感学习,自然无法提升成绩。
时间长了,就会从一个阶段的“差生”,变成另一个阶段的“差生”,这种情况在校园中很常见。
这也就是说,学生上初中后是不是差生,主要看家长的培养方式,如果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他们在升入初中后很容易弯道超车。
为防止小学内容跟不上,学生有没有必要超前学习?
在我国,超前教育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也为了让孩子尽快接受新知识,都会让他们提前接受超前教育。
就比如幼儿园毕业后,上小学前,肯定有很多小学生要接受超前教育,提前接受小学知识,但事实上,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孩子被爸爸妈妈送去奥数班,结果奥数班给孩子授课方式只是靠老师帮忙读题,或者让孩子看图说话。
因为课堂上没有实际操作和真实体验,这个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随后就收到各种“笨、真笨”的指责。
可想而知,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变得喜欢逃避,以至于经常将作业本和铅笔藏起来,但却依然需要在责骂中继续做作业。
分享这个例子之后,华爱华教授解释说到:超前教育就是让孩子付出更多的意志和努力,去学习以后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知识。
“习得性愚笨”一旦产生,对以后的学习方式十分不利,在任何年纪孩子都有需要完成的事,超前教育要不得,否则一样会影响初中的学习状态。
为防止小学生上初中变“差生”,以下学习方法可参考
改变学习思维,要多提问、多思考
初中的学习内容与小学不同,这段时间更需要掌握直观、感性和零碎的小知识点,同时还要养成经常提问、经常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知识量少,进入初中后首先要改变原本的学习思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紧跟老师思路。
要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培养学习主动性
小学的学习方式大多需要靠家长催促,需要听从家长指令,上初中想提升成绩,学生必须有学习主动性。
不能继续让家长催着学,要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培养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优秀的学生基本都知道如何预习,已经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严抓偏科问题,要做到分数均衡
进入初中后,偏科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学生会因此越来越歇斯底里,很难再次产生兴趣,成绩自然一蹶不振。
建议若小学就有偏科问题,要及时引起重视,尽可能在上中学之前解决这个问题,多看相关基础知识的书籍,多找学生的兴趣点,别等上初中后再纠正,这时可能为时已晚。
结语
小学时期成绩不好,上初中后依然是差生,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学生需要在小学期间就培养学习兴趣,不然进入初中后,会变得更加堕落,成绩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