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聊聊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内部的交易成本和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内部交易成本主要是从PR到PO的审批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以及从来料到付款的过程。主要以分类分级,充分授权为主。外部的交易成本,主要是从询价,订单接收,状态沟通,到货物交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主要是客户要放下甲方心态,以让事情变得简单为目标,进而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其交易成本。
简单说来,交易成本由以下因素决定:单次交易的费率,交易次数,以及期间的等待时间等。
先来说说内部交易成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1. 重复审批和无谓审批。估计好多人都能观察到一种现象就是,好多职场人士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流程,是老板,而不是客户。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遵守流程,我们能不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看当前流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比方说,某一节点的审批,你审批的目的是什么,而更关键的是你审批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审批而审批,那就只是刷存在感。这里只有流程而没有准则(制度),流程规定的是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之间应该怎么协同,提高效率。而制度和准则则是用来保证你做事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没有制度的流程,就像一条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只知道应该怎么到达目的地,但是却没有红绿灯,来限制什么时候必须停止,什么时候可以通行。
2. 无谓的等待时间。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把工人的动作分析得很彻底,不得有半点懈怠,而对于支持部门造成的浪费却视而不见。比方说我订单审批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且大家等的心安理得,以为都知道领导比较忙。而且领导职位越高,等得时间越长。其实就因为老板的晚审批一周, 牺牲的是工人加班两周也赶不来的进度。尽管我们知道老板肯定会批,但是还是不得不等。这里的具体技巧,可以包括把审批分层分类,权利下放,取消没有审批目的和审批标准的无谓审批。可以提前审批或者延后审批。比方说,审批MPS和价格,就没有必要再审批PR和PO,对于金额比较小的零星采购,能不能相应的审批标准透明化,将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抽查审计,这样既保证了效率,又控制了风险。
3.我们现在大多数公司对IT重投资,轻应用,大家都是说我又上了什么系统,而至于用得咋样,就没有人说了,其实同样的工具被不同的人应用,效果会截然不同。对于ERP的运用还存在表面层次,基本上只是无纸办公,实现了记录的功能。而我们更应该从流程的角度分析各个时间节点时间消耗,进而可以发现到处都是改善的机会。
再说说外部交易成本,主要是怎么把生意变得简单,主要是让沟通变得简单。
1.我们是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甚至说着不同语言,其实在合作之初,双方的职能部门可以相互交流,商定我们以后相互协作的规范,以及双方的期望。
2.就是要避免认知陷阱,就是你认为他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到后来,误解产生,你还会错误地认为别人不专业,其实是自己不职业的表现。
3.要将和供应商交易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对供应商,以及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地通知供应商,以发货为例,供应商要提前两天将发货清单发给采购和收货人员,对收货人员的要求是要在卡车到达的两小时内,卸货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