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上海,对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片段。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还是从五湖四海聚集到这里的,此刻都是抗击疫情的一分子。
我们在其中找到了意外滞留小区20多天的8名加梯工人,为减轻居委干部压力承担起整个小区核酸检测组织工作的“95后”女孩,操控无人机到处播放防疫小喇叭的“专业选手”,还有每天帮小区居民转运物资的快递员小哥……
他们,因为工作、学习、生活来到上海,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成为社区志愿者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也鼓励了身边更多的人积极投身抗疫——每个人都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8个加梯工人意外滞留小区的20天
讲述人:闫琛,甘肃陇西人,1985年生,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六村加梯施工人员
3月12日,我和另外7名同事正在干活,这个小区名叫梅陇六村,当时有15台电梯正要同时加装,居民们都翘首以盼,夏天可以坐上电梯轻松自在地出门。
但就是这么不巧,那天小区突然封控,我们8个人就这样滞留在了小区。我作为“工头”,第一个想到的是大家的吃饭、睡觉问题,于是就找到了梅六居民区书记卫华。卫书记很不容易,带着另外2名居委干部要管这个3000多人的小区。得知我们的困难,她马上安排我们吃住在了居委会活动室。
居委会想方设法解决了我们的吃住,我们也想尽可能帮小区一些忙。
很快我就发现,这里的老人特别多。卫书记告诉我,小区老年居民几乎占到居民一半的人数。这就意味着小区缺少壮劳力。物业也被隔离在外,万一居民遇到水电要维修,怎么办?而这一切,恰好都是我们8个人擅长的。
一天夜里将近10点,卫书记告诉我,小区有一批物资已经到门口,是居民等了数天的蔬菜补给。我想着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二话不说叫醒了已经睡着的兄弟,大家一起到门口卸货、分装,忙到凌晨2点。第二天一早,我们又继续当搬运工,把物资运到小区54栋居民楼门口。大老远,我们就能看到楼组长们早早等在楼栋门口,跟我们挥手说“小闫啊辛苦你们了,送得太及时了”。
每次听到叔叔阿姨们操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问我们吃饱了没、搬东西要注意安全,还主动送给我们家里刚烧好的菜,我都觉得很开心、很满足。
10年前我来到上海,一直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其他人分别来自湖北、安徽、湖南,大家从小都生活在农村。这次疫情,梅陇六村需要做环境消杀,居委干部看到要自己组装喷雾桶时都一筹莫展。正好我们几个路过,“这个我会,我们农村下地都用这些”,三下五除二地就装好了消毒桶。
一看灌满消毒水后的“小背包”有10斤重,我们兄弟几个就跟卫书记说,“小区以后的消杀也交给我们吧,保证完成任务,不留一个‘犄角旮旯’。”
疫情前电梯刚施工时,因为多少影响到了居民出行,大家跟我们的交流不多,甚至也有抱怨。但过去这20多天,我们每一天在小区里都能感受到大家对我们真诚的感谢和关心。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赶紧把电梯造好,让叔叔阿姨们早点开心地出门。
>>挂着喇叭的无人机扩大了服务范围
讲述人:孙桂阳,江苏连云港人,1997年生,中通快递公司员工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大仗、硬仗,需要的“兵种”很多。没想到,我也能利用自己所学、所长,走上“战场”,为上海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我是江苏连云港人,大学学的就是无人机应用技术,2019年来到上海青浦,在中通快递的无人机教育培训部工作。要论飞无人机,我是行家里手。
最近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我每天也在关心,一直看到公安等部门用无人机进行防疫宣传等,感觉自己也能用这种形式出力。正好我女朋友在闵行区当防疫志愿者,每天送菜、送快递、维持排队秩序忙得团团转,她给我介绍了报名成为志愿者的渠道。我马上就在“上海志愿者”微信小程序上报了名。
4月1日,青浦区华新镇政府联系了我,让我去报到。华新镇面积大、人口多、企业多,实施新一轮核酸筛查和封控管理后,仅靠人力宣传力度不够,需要用无人机挂载小喇叭的方式,辅助宣传防疫政策。为了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好,我还拉上了我的同事姚海奇,他二话不说,立马同意加入。于是,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我俩组建了无人机志愿服务团队,我负责无人机操作、设备收运,姚海奇对华新的路况很熟悉,就当起了“专职司机”。
这几天,我俩走遍了华新镇的角角落落,用无人机提供语音喊话服务,帮助核酸采样有序开展。喊话内容是镇里相关部门给的,主要是让大家保持“足不出户”、宣传社区热线电话等内容。镇里的工作人员很有才,还把这些政策内容编成了顺口溜,听着很容易记住。
当一名无人机志愿者,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是我第一次把无人机用在疫情防控领域,紧张的是怕自己做不好,怕村民、居民不理解。这几天工作下来,我发现是自己多虑了。
一方面,大家都对这种防疫宣传方式表示接受,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更加欢迎——他们不用智能手机,看不到微信群里的通知,耳朵也不太好,如果住在高层,往往听不到地面工作人员的喊话,容易错过核酸采样时间。我用无人机飞一飞、喊一喊,每层楼都能清晰听到通知,动员起来更快;而且,这样一来也避免楼组长、志愿者们上上下下奔波、一户户敲门通知,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还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无人机一次可飞40分钟左右,覆盖方圆五、六公里范围,很多地方我不用去,通过无人机视角就能实时看到。比如河边有人钓鱼,我看到后就可以通过对讲机功能实时喊话劝阻,让钓鱼的居民回家,效果非常好。无人机还有很高的热敏性,飞行中如果遇到障碍物能自动避让,避免坠落。
明明可以在家休息,为啥要出来当志愿者?我生活在青浦华新,工作也在这里,对这里有感情。
>>我是租客也是主人,我叫上家人一起做志愿者
讲述人:赵阳阳,安徽人,1978年生,快递小哥
我叫赵阳阳,来自安徽,到上海13年了,一直租住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瑞金二路225弄小区。4月1日以来,我们小区实行了封控管理。我们居民区由好几个小区组成,居委会人手很紧张,对应我们小区的只有一位“块长”。她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招募居民志愿者帮忙,问我愿不愿意,我说“行啊,没问题”。
我们小区是上海典型的里弄小区,一半是上海人,一半是外地租客,租客都比较年轻。疫情当前,做志愿者,当然是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站出来。我叫上我的哥哥、小舅子,还有我的隔壁邻居,也是一位租客,一起报名做了小区的志愿者。
这几天,我们穿上“大白”服,帮着居委干部引导居民做了两次核酸检测;我们轮流在小区弄堂口值守,帮居民送送快递,把老年居民放在门口的垃圾集中收集到弄堂口。
我发现,我们小区这次站出来的志愿者有许多是外省市来沪工作的,都租住在这里。我觉得,在做志愿者这件事上,外地租客与本地住户没什么两样。比如我,已经在这里住了13年,我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居民。
我蛮喜欢上海的。平时我做快递员,遇到很多上海顾客,他们都很友善。我们小区的上海阿姨和叔叔对我们都很客气,见面会点头、打招呼。我的房东也是上海人,特别通情达理,多年来和我们关系都很好。
2020年初,我和老婆、孩子回到安徽老家过年,本来以为很快会回来,但疫情发生,我们没办法很快回到上海。我和老婆当时很着急,因为上海这边的房子还租着,每个月要3000多元的租金,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没想到,房东主动给我打了电话,让我不要着急,等疫情稳定后再回来,他不收我这一个月的房租。当时,我觉得特别温暖。
我们小区的氛围一直都不错。这次封控,在一位居民的倡议下,我们制定了一个自治公约,封控期间大家如何买菜、什么时间段送快递等,都一起商量出一条条公约,贴在每个弄堂口、发到微信群里。我做志愿者这几天,大家对公约都很自觉地遵守。
>>看到我这么积极,居委干部“任命”我当志愿者小队长
讲述人:蔡芷晴,老家安徽,1996年生,MCN机构传媒从业者
我老家在安徽,高中之后就到了上海,在成都上了大学,现在又回上海定居,在一家MCN机构工作。大家都习惯叫我“蔡哈哈”,这也是我的微信名。去年,我在长宁路上租了房,小区大门朝马路,交通很方便。虽然是老小区,但我很爱这里的氛围。
因为疫情,3月中旬开始,我们办公室里的同事就一天天变少,大家都陆续遇到了小区封控,我是在“决赛圈”挺得最久的一个。其实我心里也焦虑,主要是在想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于是就到上海志愿者网报了名,但几天过去了一直没有人找我。
而我恰巧是一个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努力做好的人。所以,我主动走到居委会——说起来有点“虎”,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请问哪位是居委书记,我要报名当志愿者。”那天是3月21日,华阳街道长一居民区书记严岚接待了我。她是一个很温柔的小姐姐,但因为当时居民区里另一个小区出现阳性,她已经在居委会忙了很多天没回家,声音都变得沙哑了。
我住的小区不大,一条弄堂里有大约210多人。严书记建了个微信群,把我们小区报名志愿者的人都聚到一起。看到我这么积极想做事,她就“任命”我当志愿者小队长。很快我就领到了第一个任务:4月1日-5日浦西封控期间,安排小区的志愿者工作。
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共有13人,有本地居民也有租户,年轻人有6个,其他都是老人。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群人,其实只要根据大家的特点做好分工,就能高效开展工作。我把志愿者的主要任务分为测核酸、送物资和倒垃圾三类,后两项都需要挨家挨户“爬楼”,主要由年轻人完成,多跑跑就当健身啦。
4月4日这一轮核酸筛查,早上6时大家已经集合在楼下,6时30分开始采样,8时40分就结束了。为什么这么迅速?可能跟我们早做准备有关。我习惯提前做好方案和预案,所以3月31日我就把未来几轮核酸采样的志愿者分工都安排好了。我负责人员登记,志愿者陈佳晨负责扫码,宋典、杨杰、苏玉三位负责登记二维码和指导老人,张国立、马国方、宋佳骐和莫仕伟4位很熟悉居民情况,就负责扫楼通知大家测核酸。
4月3日的抗原测试我们也完成得很快。前一天严书记把小区名单交给我后,我就提前按照每栋楼的居民数分类好了材料,然后安排志愿者2人一组在楼里发放。发一人登记一人,保证“一户不落”。
可能因为我做什么事都很负责,往最高的6层楼送物资时我都说“让我去”,所以团队里无论是同龄人还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都很信赖我,有什么新任务都会说:“我们听蔡蔡的,她安排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最近,不论是网上还是我的朋友圈,多少都有一些吐槽的声音,比如抱怨居委干部的工作,抱怨在家待得要“发霉”。就连我自己做“大白”,也遇到过送物资时被对方捏着消毒纸巾很嫌弃地拿走,然后“嘭”的一声关门,让我伤心难过了一会儿。但就以我的切身感受来看,我亲眼目睹了严岚书记和其他社区干部20多天没回家、睡在办公室,目睹了我们的志愿者不分你我,一起守护这个小小的家园。
我爱上海,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这座城市有需要的时候,我应该站出来守护她。这个社会需要更多有担当的年轻人站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视频制作:舒抒 内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