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是电影大导演,但最初以拍电视剧起家。
最初的最初,冯导并不是导演,而是美工,是编剧。还写过小品。
冯巩、牛振华的经典小品《面的与皇冠》就是出自他手。
1993年,冯小刚跟随郑晓龙,一起拍摄《北京人在纽约》,算是导演出道。
1995年又拍了《一地鸡毛》,1997年又拍了《月亮背面》。
那时候,冯小刚主要跟在一帮京圈大佬背后混饭吃。
众所周知,作为京圈带头大哥的王朔,无论为人为文都比较生猛彪悍。
所以冯小刚拍了王朔的《月亮背面》差点被禁。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也是在同一年,冯小刚和王朔等人又鼓捣了个电影《甲方乙方》,一个半月拍完,一个星期剪完,上映后收获了3000万票房。
拍电影这么好赚钱,谁还费劲巴拉拍电视剧啊?
于是冯小刚从此弃视从影,开启了属于他的贺岁片时代。
这一弃,就是20多年。
直到2020年,他又重操旧业,拍了一部《北辙南辕》,而且还是网剧。
冯小刚作为拍过《大腕》的大腕,虽然不是票房神话,却也不是票房毒药。
而且传统大导,往往都看不上网剧。
所以说,他何至“沦落”于此呢?
其实,一切还要从2020这个特殊年份说起。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共场所全都关闭,电影院首当其冲。
所有的导演都失业了。
以冯小刚的实力积累,失业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会没饭吃。
可他手下那帮人就不行了,都等着冯导接活养家呢。
冯导不开工,他们就没饭吃。
于是才有了这部网剧。
网剧的好处在于,不用去电影院,不用上电视台,随便搁哪,捧着手机就能看,完全不受疫情影响。
所以,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们就窝在家里弄剧本,复工之后赶紧拍摄,就有了30多年来的第一部网剧。
与郑晓龙不一样,冯小刚不擅长拍长剧,从前的《一地鸡毛》、《月亮背面》都只有十集,《北京人在纽约》最长,也才21集。
30集的体量在现如今,都不能算个长篇,可对62岁的冯小刚来说,不亚于八年抗战。
为了拍得更好看,在蓝盈莹、金晨一众小花之外,冯小刚又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召来许多客串演员。
如宋丹丹、黄渤、任素汐等,个顶个都是实力派。
这些客串演员的戏份也很有意思,事先是没有固定内容的,谁来了,就给谁量身定做。
这其中,以黄渤的一段戏中戏最为出彩。短短七八分钟,把整娱乐圈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加上黄渤的精彩演绎,简直堪称教科书级戏份。
演员
黄渤 饰演 大咖级明星
蓝盈莹 饰演 十八线小演员
冯小刚 饰演 二三线导演
场景
情侣久别重逢,谈分手
以下为全景再现,灰色部分为个人解读:
现场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冯导喊:请演员。
众所周知,在片场,导演本应是最大的,但现在不同了,一个“请”字代表所有。
大腕黄老师渤哥带着助理姗姗来迟。
副导演恬着脸迎上去说,您能来,我们这戏一定会火。
曾几何时,拍戏是要演技的,但现在,有流量就行。谁的咖位大,谁说了算。
就是个打酱油的戏份,剧组给准备了一大堆服装,姑娘小伙人手提俩,排队站那儿,就跟侍寝一样。
黄老师呢,煞有介事地随便挑了一件。
副导演高兴地像个孙子,说:您换衣服,马上就可以拍了。
谁知黄老师回头指着他的鼻子说道:我接戏就三个标准,剧本好,有人物,台词有嚼头,你们这组沾哪条了?
这话一出口,吓得导演都赶紧跑过来了,不过屁也不敢放,又回去了。
问得好啊!我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句之本。
现在有多少编剧能被剧组正眼相看的?更别说尊重了。
前段时间,《大秦赋》编剧被骂了个狗血喷头,结果人家把原来的剧本网上一放,我的天,简直好得不得了。
再打听才知道,是某些演员嫌剧本太厚重,台词背不过,扔一边不用,改找俩90后随便攒的。
黄老师这一顿臭训,副导演的脸都绿了,看来,是全被说中了。
但黄老师转眼就把蓝牙电话给挂了。
原来他在跟别的剧组打电话!
前边还慷慨激昂,分分钟被打回原形,无论你是多大的腕,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吗?
打电话之前,都不能跟副导演说一声:不好意思,稍等一下。
口口声声原则标准,但为了挣钱,可以什么都不要。
一场虚惊得以化解。导演再次出来寒暄。
看架势,分明黄老师才是导演。导演只不过就是个小迷弟,小跟班。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流量的力量。娱乐圈中比比皆是。
说,有我在,谁谁谁不能来。
说,这角色表现不够好,得加戏。
说,你这导演是干嘛吃的,不会拍别耽误我工夫?
顺便说了说刚才的尴尬,您那一急,把我都吓尿了,还以为说我们组呢。
言下之意,我们这组也是那个熊样,大家都在制造垃圾。
哈哈,够讽刺。
导演之所以套近乎,那是因为还有所求。
前两天我派人给您送了一个本子,不知道看了没有。
黄老师压根没当回事,跟助理打了一阵马虎眼,敷衍说是不是什么什么的故事。
有多少怀揣梦想的小演员,千方百计追着导演要角色。
打酱油也好,没台词也好,就算不露脸,结尾给打个字幕也行啊。
可对于顶流大咖来说呢,多少剧本送到眼前,还得反复挑上几遍。
当然,他们在乎的不是剧本好不好,而是自己的角色好不好。
导演一看也就明白了,根本没看呗!
那好,今天好不容易逮住了,我就给你讲一讲,再争取争取。
争取来争取去,还不都是因为你有流量吗?
剧本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演,有人买账。
这时候,黄老师的助理就出来说话了,导演你别磨叽了,赶紧拍吧,渤哥下午还要赶场呢!
果真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一个小小的助理,也敢指挥导演。
倘若搁在自己剧组,导演早就一巴掌上去了。
奈何人家是爷,自己只能装孙子。
闲话少聊,赶紧开拍,拍完拿钱走人去下一家。
黄老师在化妆期间,顺便问了问拍哪一场。副导演说,九十五集第三十六场。
好家伙,果然是又臭又长。
不过重点是,你拍哪一场都不知道。当演员真是当到天上去了。
这也是娱乐圈很多人的态度和嘴脸。
光知道场次还不得,起码得知道内容啊,要不然怎么拍?
这时,对手戏小演员解释说,就是咱俩久别重逢的场景。
然后黄老师看了看小演员,象征地打招呼说,你好。
要演对手戏,还不认识对手,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呢?
当然,对于大咖来说,我根本不需要认识你这小演员。
对小演员来说,这出镜机会很不容易,客客气气地问,老师,咱俩要不要走一遍啊?
黄老师哥一摆手说,不用,没时间。
演戏不看剧本,不用排戏,要么你太傲慢,要么你是戏精。
生下来就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黄老师酝酿了两秒情绪,见现场没有反应,就不耐烦地喊道:等什么呢!
现场一听,立马行动起来,灯光、响音、服装、道具齐上阵,忙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准备完毕,副导演一声:准备,开始——
话还没说完,被黄老师迎头打断:你急什么?我的情绪还没上来呢。
副导演一看大咖生气了,赶紧道歉,说:您酝您酿,您尽管酝酿,好了跟我说一声就行。
这一波操作,比爷还爷呢。
好不容易开拍了。小演员全情投入,说,这么多年了,你一点都没变。
黄老师也看似情绪上头,想要接话。
他连剧本都没看,接个毛线?
只见人家不慌不忙,扭头看了一眼副导演手中的提示:男主第一句,7字。
于是开口说话:一二,一二三四五。
果然7字,还有断句,还有顿挫。
真是敬业啊!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场面并非胡乱编排,好多流量大咖台词念数字,早已是公开的行业潜规则。
我腕大,我忙,我没时间记台词,我就可以念数字。剩下的,你们配音去吧!
如果是我在对戏,早就笑场了,人家小演员硬是不动声色,继续投入:
当初你扔下一句话就走,我了这句话三年。
三年守了七个数?除非是存款,否则没人能守不住。
黄老师一听,赶紧上前一步,挪了挪位置。
下边的导演看出了猫腻:他冲着镜头,正脸全得给他,小演员就露一后脑勺。
就两句台词还要抢戏。
在娱乐圈里混,图的就是露脸,有时候演个死尸,还得抽搐两下再断气呢。
脸抢到位了,接下来该说台词,男主第二句27个字。
这么长,可咋整?黄老师酝酿了半天,我猜他一定是在数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三二一三二一,四五六七三二一。
黄老师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果然,大咖就是大咖。
只是,这场面连小演员都看不下去了:行了,你不要说了。
我想,这既是台词,又是心声。
小演员也要露脸啊,你让我露后脑勺,我就转过来。
一大番告白,越说越激动,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情绪一上头,又要说台词。
男主第三句,字数不限,酌情发挥。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JQKA……
斗地主呢!正好一条龙出完。
慢着!你以为你扭过去,就能露正脸了?
你露正脸我还有什么脸?扳也得给你扳回来!
小演员还是不死心,你挡住我的脸,我就站来。
不光站起来,还走位了。
不光走位了,还说个不停。
导演是让我酌情发挥,你哪来这么多话?
好听的都让你说完了,我说啥?
嘴给你捂上,听我说吧,我才是主角!
这回直接改成外语大全了。
one two three,幺娄西谷,撒由那拉,一股脑出来了。
刚刚还沉入角色的小演员,直接笑场了。
亏得她能憋那么久。
而这边厢,导演看着这番狗血地表演,居然感动地稀里哗啦。
还一个劲地夸黄老师是好演员,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导演想让黄老师看看回放,结果助理毫无悬念地出来制止:渤哥要赶时间。
导演立马摆手说:明白,明白。
爷您请走先!
爷要走了,小演员赶紧跑上来说,黄老师辛苦了,很荣幸跟您合作。
很明显,是想混个脸熟。
以后有机会了,还请多多提携。
黄老师说,你把头发帘掀起来,让我看看。
如果你姿色上好的话,说不定我会考虑考虑。
可惜你太普通了,于是黄老师说:你适合演老旦。
言下之意,你没资格跟我对戏!
就这样,短短8分钟,在黄渤的精彩演戏下,把半个娱乐圈的脸都打了。
很多大腕,很多顶流,很多导演,很多小演员,很多现状,不确实如此吗?
赤裸裸地,全不掩饰。
但像剧中一样,这些数字先生的所作所为,终究只不过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别人流传下去的是经典,他们流传下去的,是笑话。
但可气的是,这种人,还能一直当主角。
这就是娱乐圈。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喜欢,就请关注、点赞、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