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MC制作的《荒原》剧照,香港演员吴彦祖担任主演。
把回忆的时间线往前推得久一点。
《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的第九集里,谢耳朵和他的技术宅朋友们正在研究物联网——比如,通过电脑控制音响开关,这时候,穿着性感的佩妮要求他们把声音关小一点。宅男们这时候自然要向姑娘展示自己的厉害,尤其是霍华德。他们演示了如何让一个中国四川的网友,远程控制自己的台灯。而在这一集结尾,来自“中国某地”的两个中国网友,看着网上谢尔顿和莱纳德耍宝的视频,嘲笑他们,“是很大的书呆子”。
美剧中,中国角色正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样化。十多年前的《绝望的主妇》里,美丽主妇Gabrielle对家里中国佣人小梅发火时总爱说:“我要送你回上海种田!”时过境迁,《纸牌屋》里的华人冯山德可以悠闲地坐在中式花园里,不失礼节招待美国副总统的幕僚长。中国观众看见黄皮肤和中文对白总归是觉得熟悉,但让人陌生的是,冯山德说着一口流利英文、普通话却很蹩脚,除了长着一张东方面孔外,他举手投足一点儿也不中国,甚至那座中式花园也并不地道,像个穿着旗袍的美国女人。
终于,华人在美剧里,不再是美国人对东方的猎奇。国人本能地希望美剧里多一些中国角色,形象好些再好些,但这件事可不仅仅是挑选演员和设定角色那么简单。
说英语,带点中国口音
《纸牌屋》里的中国情节在当时引起了国内观众的极大兴趣,关键配角冯山德也令观众好奇。冯的扮演者名叫Terry Chen,从血统上来讲,他是纯正的华裔,爸爸是中国台湾人,妈妈是大陆人。这个两岸联姻的华裔孩子出生在加拿大,因为父亲做销售四处奔波,他不得不随父母一起从加拿大各地辗转到美国。面对“华人身份”Terry Chen第一反应是:“我是第二代华裔移民。”对他来讲,生活的特殊之处更在于跟父亲不断迁徙——但都是在英语世界里。
中国面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的演员生涯。Terry Chen参与的第一部电影是李连杰主演的《致命罗密欧》,这部量身定制的电影是李连杰闯荡好莱坞的关键一步,男主角来自香港,配角里自然诸多华人角色——Terry扮演的毒贩便是其一。随后Terry有了一系列出演影视剧的机会,很多仍然与华人身份直接相关,例如2007年他又一次参与了李连杰的英语电影《游侠》。但是这次大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编剧不会特意为男主角设定“从香港到美国”的背景,李连杰的角色只是“亚裔FBI特工”。
当TerryChen看到《迷失》里的主要角色已经有了韩国人时,他觉得是个喜讯:“亚裔美国人已经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所发挥,希望我们能打破固定成见,在电影和电视上有更多出演。”一度他认为“改变发生得很慢,比某些人——比如我——希望得慢”,但是几年后,《纸牌屋》里关乎中国的内容居然开始推动情节发展,他的参演也被视作华裔演员打开新局面的象征。
Terry Chen只是美剧里越来越多华裔演员中的一员,近年来各类型美剧里都有相对重要的华裔角色。早在大银幕上获得成功的刘玉玲,更是担当了《口红森林》、《基本演绎法》等剧的女主角。对国内观众来说,只要在美剧中看到黄皮肤黑头发,就忍不住多关心一些,纵然这些演员都是美国籍。
《基本演绎法》
长寿剧集《犯罪现场调查》里,有个让中国女观众脸红心跳的人物:华裔技术人员Archie。这个角色不出外勤,只在少量办公室戏份中出现,每次也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吸引了大批中国粉丝,主要就是因为长得帅。Archie的扮演者是ABC高圣远(本人也叫Archie,英文名是Archie Kao)。出生于华盛顿,客串过《绝望的主妇》、《急诊室的故事》等剧,是《人物》杂志评选出的2006年最热门单身汉之一。除了在美国演出剧之外,高圣远还在港台拍过一些广告,和郑秀文合作过百事广告。因为在《犯罪现场调查》里酱油打得漂亮,他还被邓文迪注意到而出演了《雪花与秘扇》。2013年,后来和演员周迅结婚的高圣远参演了电影《意外的恋爱时光》。
美剧《绿箭侠》中,绿箭侠有个师父叫姚飞,是他在荒岛遇到的救命恩人,姚飞教会了他如何生存和射箭,戏份关键。扮演者是香港出生的美籍华人文峰,在美国读大学后成为全职演员。和其他华裔演员不同,他是第一代移民,因此仍然会说流利的国粤语,喜欢武术再加上华人身份,让他有很多出演动作戏的机会。文峰在美国影视圈可谓闯荡多年,从洪金宝的《过江龙》到哈莉·贝瑞的《猫女》都有他的踪迹,在港片《寒战》中亦有出演。
扮演《神盾局特工》里那位身手矫健、冷静缜密的女特工May的,是生于澳门的女演员温明娜,这也是除刘玉玲外美剧中仅有的华裔女一号。20年前温明娜曾经出演过电影《喜福会》女主角,为中国观众所熟识。温明娜4岁就在纽约居住,演艺事业全部在美国,在中国女星还没走进好莱坞的那些岁月,她的东方面孔是大片需要的重要点缀:《街头霸王》里的春丽、《一夜风流》里男主角的妻子,以及为《花木兰》做英文配音。由于有着过硬的大银幕成绩,在华裔角色稀缺的90年代,温明娜也能为经典美剧《急诊室的故事》贡献出一个华裔医生陈静美。
算下来,除绿箭侠师父外,美剧中的华裔演员很少有能说中文的,大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到了程序员们很喜欢的《硅谷》,语言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喜剧演员欧阳万成扮演的创业华人杨建(Jian-Yang),虽然也说英文,但中国人还是能听出熟悉的中国腔。这其实是欧阳万成特意要求的,一开始,他尝试的是带点粤语口音的英语,后来又变成了国语口音的英语,他觉得这样能够加深亚裔美国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认识,尤其是同为移民的亚裔。
像欧阳万成和Terry Chen等人一样,能在美剧里扮演一定角色的华人面孔,其实已经深刻融入到美国文化里了。与李连杰成龙们在好莱坞开疆拓土不同,对他们而言,中国只是无法改变的血统而已。高圣远就不太在乎角色的种族意义:“好莱坞影视剧不会特意设置是哪个地区的演员,一切都从故事出发。”
《芝加哥警署》中的高圣远
从偷渡客到极客
曾经,美国大片对中国人的形象概括是功夫、唐人街和中餐馆,现在却变成了和007好身手交相辉映的上海夜景、《2012》里靠谱的中国军人。美剧里中国人的形象同样在不断变化。
20年前的《老友记》里,Ross找了一个华裔女朋友Julie,两人虽然是在中国认识,但Julie却是来自纽约的古生物学家。“中国”二字在剧情里几乎没有存在感,除了需要表达“Ross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出差”这一概念。
美剧里成就最高的华人演员其实是洪金宝。1998年,他主演的英语剧集《过江龙》在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的CBS黄金时间播出,收视率位居全美同一时段无线电视节目之冠,是“美国三大电视网有史以来首次由中国人担纲演出、在黄金时段播映的电视剧”。洪金宝饰演来自大陆的超级警察,“功夫”是收视保障。这种成功仍然是李小龙式的,在监制唐季礼较少干预剧情后,收视率迅速下滑,于是这部让华人打鸡血的电视剧仅仅两季就寿终正寝。
十几年前的美剧,华裔演员的角色设定总是让观众觉得很恼火——最多的是偷渡客。
《实习医生格蕾》中,中国人一出场就是偷渡到美国的劳工,因公受伤不敢去医院看病,怕被人发现了遣送回国,就带着流血的伤口在医院外面等待好心医生。
《绝望的主妇》开头两季(2004至2005年),阔太太Gabrielle用过两个中国佣人。第一个叫Yao Lin,说中国人都拿袜子当抹布。第二个中国佣人小梅(扮演者杨时贤,Gwendoline Yeo)再次被设计成了偷渡客,干活又快又好,竭尽全力讨好女主人,Gabrielle送她一个镯子,小梅激动地用中文感谢“你对我真是太好了”,几乎要给她跪下。Gabrielle想让小梅给自己当代孕妈妈,小梅的第一反应是,贞操怎么办?此外她还颇有心机用中式美食勾引了Gabrielle的丈夫。
不少美剧中打酱油的服务生、护士等也都是中国人。这些中国角色均属廉价劳动力,在美国人眼里勤快、保守又鸡贼。技术型人才的角色设定,像《犯罪现场调查》里的华裔技术人员、《急诊室的故事》里的华裔医生,少之又少。
另外一个极端演绎是把中国角色邪恶化处理,2005年播出的《24小时》第四季里,一名中国籍核武器专家和恐怖分子有密切关系,于是特工杰克·鲍尔闯进中国驻美领事馆将该核武器专家带走审问,导致领事馆枪战最终升级到中美关系冲突,这个情节在当年被指责为“丑化中国”。
到了第五季时有“不死的小强”之名的杰克·鲍尔则被中国特工玩得团团转,干脆被绑到中国。第六季里杰克的父亲直接对儿子断言:“我要把你带到中国,美国这个不知道感恩的国家已经死了,而中国一定会在十年内超越美国。”到这里似乎有些“黑转粉”的节奏了。
在近年的美剧里,中国的角色变得更多元,也开始突破偏见,但还是有“刻板印象”的存在。青春剧集中,学校里但凡有中国孩子出现,必然是家教严的学霸,他们总是其他孩子抄作业的对象。
MTV青春剧《囧女珍娜》里,女主角珍娜的好朋友MingHuang就是一位华裔,不但名字十分中国,角色设定也是中式的:家教严格、成绩好、服饰打扮最保守——一直都戴着帽子和黑框眼镜。
在另一部《欢乐合唱团》中,主要角色里有两个华裔,Mike Chang和Tina Cohen Chang,他们都家教甚严,注重考试成绩。Mike考了个A-,他的父亲去找校长,说“A-就是AsianF(A-在亚洲就是F)”,让美国人深深汗颜。大约是虎妈在美国掀起波澜的后遗症,这位望子成龙的中国爹还逼迫儿子去考斯坦福大学。
与此同时黄皮肤黑眼睛也成了极客的代名词,《未来青年》、《生活大爆炸》里的电脑高手都是亚裔。科幻题材中高精尖的科研人员也多由亚裔出演,这种固定印象甚至影响了广告设置。2011年《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指出商务或科技广告中的东方面孔通常被描述成聪明人,例如Verizon通讯、Staples办公用品以及IBM:“他们的形象通常是技术专家,有知识、聪明,极有可能数学好、有某种天才。他们出现在智能手机、电脑、医药、电子设备等广告里。”
能够保持“政治正确”吗
看电视本是娱乐,但涉及到自己族裔的剧情,观众总是要翻来覆去审视,由美剧里中国角色引发的华人抗议不在少数。
《24小时》里的中国情节被指责为“中国威胁论而产生的臆想”。《绝望的主妇》里中国佣人小梅的形象直接引起过在美华人的抗议和罢看。虽然该剧编剧和导演事后解释,设计中国佣人的角色是为了增加少数族裔形象在通俗文化中的比例。剧中一位男演员甚至认为,对少数族裔演员来说,有机会登上主流电视剧已经很不容易了,华人观众应该为剧中角色多族裔化感到高兴。
亚裔演员Maggie Q主演的美剧《尼基塔》。她母亲为越南人,自己曾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发展。
这种解释当然很难让华人满意。最新的《破产姐妹》中,韩国口音的搞笑角色李憨屡次被质疑为“丑化亚裔”。扮演者Matthew Moy不得不出面解释:“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搞笑。在洛杉矶,我认识很多有着亚洲口音的人。我们并非要代表整个亚洲文化。”
另一方面,美剧和好莱坞中对各个种族和国家其实都有偏激的“地图炮”(对着地图开炮,意味主观和武断):俄罗斯人都是壮汉保镖、南美国家小偷多、澳大利亚人钟情花裤衩。科学家认为“刻板印象”是不可避免的人类行为,人们无法精准全面地接受所有信息,给别人套上一个模板便于理解和记忆。
其实在美国,种族歧视一直是无法忽视的难题,在英文的种族歧视网站上,民间观察者们细致地考量各种族演员的发展,华裔在美国的比例和华裔角色在美剧中的比例等,比国人细致得多。他们甚至把“华裔角色多极客”也归为需要改进的现象,因为太过简单粗暴地展现了一个族群。
决定一个族裔演员的境况以及角色多少的根本原因,还是要看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纸牌屋》编剧Kenneth Lin说,第二季中大篇幅的中国情节,是执行制片人和首席编剧Beau Willimon决定的,“为什么选中国?在我看来,首先要说清楚《纸牌屋》没有政治目的,在我们写相关剧情时,也没有想着要加入主观意见。《纸牌屋》是对最高层权力的探究。如今,如果不考虑中国的话,这个故事就没法讲。”
但美国人重视中国、了解中国,不意味着中国角色从此就在美剧中高大上起来。《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弄错计量单位得出的一个“伟大发现”,居然被中国一个核物理研究所“证实”了,这个情节讽刺的是中国学术造假。美国编剧们密切关注着中国新闻,但有些谬误也让观众们哭笑不得,比如网络疯传的“《神盾局特工》黑煤窑”、“《黑名单》二胎特工”就属于这种情况。
从技术上来说,华裔演员和角色也需要相关的演员工会主动争取。很多观众都注意到,美剧里的非洲裔角色早就占了相当比例,戏份也都比较吃重,像《丑闻》的女主角和《共同法则》的男主角都是黑人。相比之下,亚裔演员的处境在美剧中还相对边缘。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在美华裔演员工会、华裔人权等团体不够强势。黑人在经过长年争取后的生存状况无需赘言,反映在影视剧上,黑面孔自然也有更多的出镜率和更好的角色以示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