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多月以来,大量西方政府官员访问中国。首先是美国财长耶伦,德国总理朔尔茨紧随其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计划访问北京。就连近年来与中国关系降至冰点的加拿大,近期也被媒体爆出,计划在不久之后派遣副外长莫里森访问中国,意图为加中紧张关系“解冻”。西方政府官员扎堆访华说明了什么?背后有何深意?
德国总理朔尔茨参观博世重庆生产基地 图源:南华早报
“笨蛋,关键是经济!”
去年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唱衰中国经济恢复不如预期。然而,中国2024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达到5.3%,高于各方预期。反观西方国家,法国2024年首季度经济增长只有0.2%,而德国更是被《经济学人》评为“欧洲病夫”,最坏情况下,2024年德国的GDP可能萎缩0.2%。
俄乌冲突前,德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提供廉价的天然气、中国庞大的市场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好。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德国被迫从美国购买更贵的液化天然气,失去了能源价格优势。加上近几年中美关系紧张,而拜登政府又延续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立场,影响全球供应链。这让像德国这样的制造大国吃尽来自美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贸易”的苦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欧盟不断强调对中国“去风险”,就德国而言,继续在经济上加大与中国的合作是不二选择。
不可忽略的美国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上不断叫嚣“中国威胁”的美国,近期也增加了高层官员访华频率,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美国想要缓解与中国的关系,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对内,拜登政府面临着谋求回归的特朗普所造成的政治选举压力。对外,拜登政府又面临俄乌以及巴以两大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冲击。而这两场地缘政治冲突涉及的包括军事援助、美国立场等等一系列议题,都与美国大选的选情高度相关联。
在国内议题上,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可以使拜登政府得到选票上的好处,但是在许多议题上,拜登政府仍需要与中国寻求合作。比如说在美债问题上,4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中国减持227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50亿美元,是继2024年1月以来的连续第二次减仓。拜登政府仍然希望得到中国能够增持美债的承诺。即使中国政府很难答应,拜登政府也希望中国政府至少此时不要抛售美债。
在国际议题上,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上失败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美国从冲突爆发以来就不断渲染的“乌克兰即将打败俄罗斯”的论调 ,以及美国国会早先通过的大量无条件援乌预算,给拜登政府带来了不能让乌克兰在选前战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巴以冲突中,拜登政府也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针对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加沙地带采取的极端手段,拜登政府的放任不作为使得美国的国家形象大打折扣。如今,巴以冲突外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东新一轮乱局,也给拜登政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而在国内,美国政治情绪分裂的情况愈演愈烈,年轻人与年老一辈对巴以冲突的立场截然不同,这也使得拜登政府在国内舆论上被架在了火上烤。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民调统计,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当中,28%的人更同情巴勒斯坦,而同情以色列的只有20%。另一家权威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美国民众对巴以冲突看法的民调 图源:皮尤研究中心
看得出来,这两场战争已经让美国分身乏术,与中国在台海或南海发生军事冲突是拜登政府目前最不想要看到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希望积极与中国管控分歧,缓和对华关系。
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国家高官纷纷访华,也是各有各的原因。首先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也就是所谓的“五眼联盟”(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这些国家由于历史、政治以及经济原因,他们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当美国主动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时,他们也自然随之起舞。
欧陆国家开始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国内大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可能卷土重来,使欧陆国家认识美国重返“单边主义”的可能性。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是必要的政治风险对冲。德国总理朔尔茨已带领“贸易天团”完成访华行程;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退出“一带一路”后,也再次提出要建立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些都说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已经高度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用几句意识形态的话,说能“脱钩”就“脱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