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纯天然”“手工自制”的风久盛不衰,一些主打“手工”“100%天然”的产品备受青睐。这里面又以手工皂为代表,可爱的外形和多变的香气吸引了不少人。说到底,手工皂的本质还是肥皂。在历史的长河中,肥皂经几世演变,才成为现在洗护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下面就和小芭一起穿越时光,去看看肥皂的“前世今生”。
肥皂的起源和发展
在肥皂还未发明的时代,人们的身体和衣物主要就是利用水和一些辅助工具进行清洁。比如用石头在皮肤上揉搓摩擦,用扁木棒在衣服上敲打等等。
关于肥皂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将灰烬和动植物油一起煮沸,制成浆糊状的“肥皂”雏形。另一种说法肥皂是罗马女性们最早发现的,她们发现每当山上有祭祀活动的时候,用河水洗过的衣服就特别干净,而这种现象恰是因为木炭和作为祭祀品的动物脂肪混入河流的结果。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埃及,一位厨师不小心将一个油盆碰翻了,他们将沾有油脂的灰捧到厨房外扔掉,再回到水盆里洗手时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国王胡夫知道后,让厨师依照此法做出沾有油脂的碳灰饼块,供客人使用。
最开始,“肥皂”主要被用于洗涤衣服,去除污渍,在个人身体清洁方面一直未被提出,直到公元1300年左右,医生盖伦才提到肥皂用于身体清洁的作用。
在11世纪和12世纪的西班牙,穆斯林开始制作一种名叫“卡斯提尔”的肥皂,这是一种用橄榄油而非动物油制作而成的肥皂,因此具有好闻的香气。同样的,在13世纪开始,英格兰的一些较大的城镇也开始使用木灰生产肥皂;15世纪初,法国人也开始用海水、灰烬和橄榄油混合制作肥皂。
过去,肥皂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皂的大范围使用和工业化的开始发生在18世纪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肥皂的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进,与此同时,由于从非洲和亚洲进口的棕榈油和椰子油等香料,使得肥皂的气味不再那么难闻,为肥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廉价制取火碱成功,结束了从草木灰中制取碱的古老方法。1823年,德国化学家契弗尔的关于油脂,甘油及脂肪酸之间关系的重大发现奠定了制皂的化学基础; 19世纪中期,比利时科学家索尔维发现了制氨程序,又极大改善了从盐里提取苏打碱的方法及碱的质量。
我国的肥皂发展历史
中国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碱洗涤衣服。魏晋时期,人们将豆面与香料混合到一起, 制成了散发优雅香气的高级清洁品“澡豆”;到了唐代,澡豆使用进入了鼎盛阶段;宋朝出现了一种洗涤剂,是将皂荚捣碎,再加上香料细细研磨,制成橘子大小的球状,作为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明清时代对澡豆做了改进,将砂糖、猪油、猪胰、香料等成分按比例共混研磨,并加热压制成型,这种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可以说与现代肥皂相差只有一步之遥。
现代香皂和手工皂
到了20世纪中期,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工的发展为洗涤剂提供了廉价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涤剂的兴起,生产商在肥皂中加入各种香料和调色剂,制成家居必备的现代香皂,使得肥皂工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大商家纷纷走向了肥皂的品牌化之路。从产品的生产技术到产包装技术,力图让自己的产品更独具匠心。
与此同时,人们的清洁意识已经不再停留在基础的清洁层面,而是追求更多的美容护肤功效。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的关注,近些年逐渐兴起了手工皂的热潮。除了造型好看,手工皂在配方上也能玩出不少花样:精油、蜂蜜、红酒,甚至加母乳。商家也会告诉你,这些成分都能起到一定的护肤功效。但本质上,无论什么皂,最大的功能都是清洁;添加的护肤物质,一方面可能在制作中被消耗,另一方面,添加量不可能太多,在皮肤上停留时间又短,也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此外,有一些小作坊直接购买工厂生产出来的皂基,加点香精和色素,简单加工下就当成手工皂销售,这种手工皂,普遍没有工业流程做出来的香皂质量稳定。
还有一些个人自制的手工皂也存在一些隐患,如果油脂没有完全皂化,会达不到清洁效果,而如果碱添加过多,又会有强碱残留,对皮肤造成伤害。而且如果使用的油脂的品质控制不好,过滤中没有彻底去除杂质,也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