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过,超市里调味品的货架上,曾经的行业巨头海天味业的产品似乎变少了?
最近一段时间,“0添加”酱油的概念被炒得火热,迅速成为了调味品赛道的新宠,线上下线销量都直线上升。
而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海天味业因“双标门”而导致的翻车。
2022年,一位名叫辛吉飞的“食品打假”博主意外蹿红,也让“科技与狠活”成为了年度大众流行语。
在每一期视频中,辛吉飞都会揭露一种生活中常见食品背后的“潜规则”,爆料其加工过程,以及都使用了哪些添加剂勾兑,引发了海量网友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网图
辛吉飞的其中一期视频,揭露的便是家家户户每天都在食用的酱油。
而在辛吉飞所演示的低劣酱油的制作过程中,居然完全没有使用黄豆成分,而是全程使用各种添加剂和白开水来勾兑,直看得观众们瞠目结舌。
未曾想,看完视频后的网友们立刻冲向自家厨房,翻看全家人每天都在吃的酱油配料表,发现果然满含添加剂。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市场占有率极高的海天酱油自然首当其冲,甚至还被扒出了疑似“双标”的问题。
有身在海外的网友公开发帖表示,海天味业出口到日本售卖的酱油,配料表干干净净,只有大豆、水和盐等天然原料,跟国内的产品完全不同!
网图
事态发酵后,尽管海天酱油先后三次公开发文澄清,表示自家在国内同样也有在售卖“0添加”酱油,并非网传的海内外“双重生产标准”,却始终没能彻底扭转舆情,销量持续下滑。
但纵观海天味业近几年来的业绩表现,似乎早在本次负面舆情出现之前,就已经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
2021年初,海天味业市值达到上市以来历史最高点,牢牢占据了国内调味品制造业的头把交椅,以每股124.68元的股价笑傲业内群雄,被戏称为“酱油界的茅台”。
可时间仅仅过去了不到三年,海天味业股价已经在10月末跌落至每股35.09元,总市值蒸发高达5000亿,跌幅超过70%。
曾经亲手将海天味业送上神坛的消费者,如今为何不再乐意为其买账了呢?
如今看海天味业的各种广告宣传片,总能听到一嘴冠在品牌名之前的“三百年老字号”,用以体现品牌历史悠久。
但实际上,这是海天味业旗下的品宣部门竭力溯源,才将自家品牌与清朝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给挂上了关系。
准确来讲,海天味业真正的前身,应该是一家成立于1955年的佛山老国企,珠江酱油厂。
网图
1982年,如今海天味业的董事长庞康顺利读完大学,被分配到珠江酱油厂做起了一线技术员,仅用三年就被提拔为主管生产的实权副厂长。
没过几年,由于在岗期间一直勤恳上进,业绩表现突出,庞康又被组织再度提拔为董事长,年仅32岁就成了酱油厂的一把手。
鸡汤读本里都说,做人永远是“越努力越幸运”,这在踏实肯干的庞康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除了坐火箭一般的升职速度外,属于庞康的泼天财运也随之而来。
新千年到来前夕,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经商气氛浓厚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国企改制的进程更是速度飞快。
眼见风口到来,庞康果断拿出了十几年来的全部积蓄,将珠江酱油厂收购为私人控股的食品公司,更名为海天味业,自此踏上了一条“调味品商业帝国”的搭建之路。
网图
自从珠江酱油厂成为了自己名下的私企之后,庞康彻底放开了手脚,开始“大刀阔斧搞事业”。
为了提高生产车间的酱油产量,庞康选择了“砸锅卖铁”,凑钱去引进海外先进的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千禧年到来之际,海天味业的年度营收额已经突破10亿大关,单靠卖酱油成为了广东名企。
迈入新世纪,随着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升,庞康和海天的奋进速度更是只增不减,酱油产量连年创新高。
但与此同时,海天酱油的销售压力也随之而来。
网图
众所周知,调味品虽然家家户户每天都在用,却并不算是易耗品,市场需求量总归有限,怎么才能“干掉竞品”,抢占更大的市场呢?
庞康选择的突破口,是率先攻略下沉市场,重点去抢占彼时常住人口还没大量流失的农村,开设乡镇专销门店。
没有那么多专职销售人员?
那就广泛合作经销商,用多劳多得的分润模式做激励,让临近区域的经销商们“内卷”起来,促进销量提升。
网图
区别于其他品牌“总-分-再分”的经销商模式,海天味业从不会在某个城市设置总经销商,而是将每一个经销商都纳入总部系统,由总部直接管理。
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上传下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沟通失准,更是牢牢的将定价权、决策权都抓在了总部手里。
尽管管理成本明显升高,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海天旗下的超过7000家经销商拥有了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截至2022年末,海天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覆盖率已经高达90%,即便在相对偏远的山区,也能见到海天经销商的身影,品牌影响力可见一斑。
除了上述独特的经销商管理模式之外,海天味业之所以能在早年间销量持续走高,还要归功于掌舵人庞康,总能瞄准突破方向。
正当竞争对手们还在绞尽脑汁打磨广告词,企图打动更多家庭妇女购买自家产品时,庞康和海天已经将目标投向了一个更具购买力的潜在消费群体,那就是餐饮店老板。
庞康意识到,一个普通家庭购买调味品,妈妈们一次采购就可以满足全家人几个月的用量,并不需要天天在调味品上消费。
而一家生意不错的中小型餐馆,每天可能就需要用光一瓶生抽,大型连锁餐厅的需求量只会更庞大。
网图
于是,在总部的授意之下,海天酱油的经销商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争取与餐厅的合作当中,通过让利等各种优惠方式,成功进驻了大量餐厅的后厨。
而且按照常理来看,一旦能够拿下与一家餐厅的合作,当食客们习惯了这家餐厅菜品的口味,餐厅也就不会再随意更换调味品供应商了,达成长期合作的概率非常高。
截至目前,在海天的全部销售渠道中,供应给B端餐饮店的部分已占比超60%,几乎两倍于C端零售,由此可见海天高层当初这一决策的意义之重大。
网图
除了继续维护好主打产品海天酱油的销售渠道之外,近年来海天味业在“搭建第二梯队”上苦也下了不少功夫。
对于包括蚝油、腐乳、料酒甚至火锅底料等在内的诸多高潜力产品线,海天总部都加大了研发投入,针对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做出了相匹配的特色产品。
而根据下图中截至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天味业在研发方面领先全行业的投入额度,显然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网图
然而,2021年初高达7000亿的市值,也成为了海天味业最后的辉煌。
如下图所示,“跌跌不休”成为了近三年来海天味业股价变化的主旋律。
网图
正如前文中所述,海天味业旗下产品的销售渠道中,流向B端餐饮门店的部分占据了60%,撑起了销量的大半壁江山。
然而,随着疫情战线的拉长,无论堂食或是外卖,餐饮行业门店的客单量都在2021年开始普遍断崖式下跌,部分中小型门店甚至因入不敷出而倒闭。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为餐饮行业上游产业的调味品生产商,海天味业的业绩表现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翻,便再也不会停止倒伏的节奏,随着销量下滑而来的,是赚不到钱的经销商们开始陆续出走。
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在五大区域内累计减少经销商已超800家,这也意味着其所负责区域内,将不再有系统的经销商进行活动,势必直接影响产品销量。
网图
与此同时,自2022年初以来豆饼、小麦粉等原材料的涨价,也直接拉高了海天旗下各式酱油、甜面酱等主打产品的生产成本,毛利率也随之被压缩。
除了上述诸多负面因素之外,导致海天味业市场份额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竞品的反超与崛起。
随着各家调味品生产商在今年前三季度财报的公布,调味品行业的战局形势也逐渐明朗。
仅比较前三季度总营收额,海天味业已经被做味精起家的梅花生物反超,下滑至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以酱油为主营产品的千禾味业,尽管还只是个基础相对薄弱的后起之秀,营业收入却正以50%的同比增幅在加速追赶。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想必海天味业应该已经察觉到了危机感。
网图
不得不承认,区别于更容易打出差异化优势的餐饮行业,调味品界并不存在所谓的“技术壁垒”,新品牌入局抢占市场的门槛,其实相当低。
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海天已经成为了首屈一指的行业巨头,仍然无法形成垄断,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后来者的挑战和份额挤兑,“守江山”的难度着实不小。
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凭空蒸发的5000亿市值,还是主营业务酱油产品线营收增速的日趋疲软,都在给营收模式单一、缺乏第二增长曲线的海天味业敲响警钟:
在保住现有产品市场规模的基础之上,加速旗下产品的多元化转型,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