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自唐高祖李渊建国以来,大唐国运兴盛,民生富足,国富民安。

至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国势愈昌,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李隆基即位后,安史之乱爆发,一朝繁华荡然无存。

这场乱世,由安禄山、史思明等奸贼引发,大唐锦绣河山,成了风烟残破之地,中原大地顿陷两百余年之乱。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李隆基流亡成都,朝政飘摇;太子李亨被留下,力图收复失地。

安史之乱,令雄伟的大唐气数皆尽,昔日铁骑如云,一战成泥;昔日皇族,流离失所。

盛极而衰,繁华至此,成空谈也。

“安史之乱”有多乱?自古以来最血腥的叛乱,是怎么被平定的呢?

开元到天宝,盛极必衰

自李渊执掌天下,建立大唐盛世,民生富足,国富民安。

政治上,加强皇权至极。

经济上,则大力振兴农耕与商贸,通畅四方之路,统一币制,使天下一统,商旅不绝于途。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军事上,屡展雄图,四出征伐,一举平定四夷。

但盛极而衰是历史周期律。

唐玄宗即位后,原本强盛无匹的大唐,渐渐露出疲态。

玄宗自天宝年间起,愈发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太平无事的岁月,使得君主失去了先王开创基业的锐气。

公元742年,玄宗骤改年号为“天宝”,自此,他日益耽于逸乐,宠信杨贵妃,挥洒黄金,豪侈无度,政事日渐荒废。

一年之中,天下贡物尽赐李林甫;又将国政先后委于李林甫与杨国忠之手。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李林甫,此人虽然表里不一,却深得玄宗信任,一人独揽朝政十九载,口蜜腹剑,斥退忠良。

杨国忠因其堂妹杨贵妃得宠,权倾朝野,为求自保,又促使安禄山拜杨贵妃为义母,而安禄山与史思明,皆为武功赫赫之将,掌握重兵,权势逐日膨胀。

天宝年间,如此盛世表象之下,却蕴藏着无尽祸端。

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联手发起了震撼中原的叛乱,挑起了一场意图颠覆大唐皇权的内战。

这场战争,正是宣告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开始。

在这之前,唐朝已沉浸在长久的太平盛世中,安稳得几乎忘记了战争的硝烟味。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这一次,太过安逸的唐军,面对训练有素、战意昂扬的安禄山部队,几乎是手足无措。

战争的号角一吹响,凡是能挥刀的成年男子,不分青红皂白,统统被征召入伍,赴前线抵抗强敌。

这些被迫上战场的男子,多半是一去不复返,成了前线炮灰。

安禄山兵锋所指,直逼长安。

此时的唐玄宗已带着杨贵妃慌乱出逃,留下了无力自保的长安城及其手无寸铁的百姓。

这些孤立无援的民众,家中力壮之人已经尽赴战场,剩下的不过是老弱病残和妇孺,他们面对精锐的叛军,无异于羔羊对狼。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安禄山非汉族,对待长安百姓,自是没有半点怜悯。

他的大军所过之处,生灵涂炭,一片荒凉。

城中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叛军入城,成了屠夫,见人便杀,无恶不作。

他们放火烧城,抢夺黄金珠宝;横行霸道,掠夺妇女,美者为军中玩物,丑者当场斩杀。

原本人口数百万的长安,经过安史之乱的洗劫后,只剩下区区千余户人家,大约近百分之九十的中原儿女,成了这场灾难的牺牲品。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大唐的繁荣昔日,如今只能在史书中寻觅。

安禄山借杀奸臣杨国忠之名,起兵反叛,一时间声势浩大。

唐玄宗在叛军压境之际,无奈之下,令斩杨国忠,以平军心。

然而,军中疑虑未息,忧心忡忡的将士们,又将矛头指向了杨玉环,恐其日后图谋不轨。

唐玄宗对于爱妃杨玉环情有独钟,万般不愿下此毒手。

可事到临头,士兵情绪激动,于马嵬坡爆发兵变,逼迫玄宗就范。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在无可奈何之下,玄宗只得眼睁睁看着杨贵妃在梨花树下,被迫以白绫自缢。

此后,唐军联合回纥援军,奋力反攻,一度收复长安与洛阳。

但是,天下未宁,叛军不甘心败局,很快又一次攻陷洛阳。

不过,叛军内部也酿成了大乱,各路诸侯,原本因共同的敌视而联合,终因权力的诱惑,开始相互倾轧,勾心斗角,互不相让。

乱世虽平,盛世已去

安史之乱最终是被平定的,可这期间民苦兵疲,河山一片狼藉,白骨如山,遍地荒凉,寸草不生。

民无定生,四野之内,人烟寥落,无不是战火留下的痕迹。

至德二载,为了彻底扫平余孽,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领步骑六十余万,誓要一举攻破邺城,以期全面胜利。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但实在是难以理解的是,此次征战中,唐军竟然未设统帅,而是以大宦官鱼朝恩充作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一个素无兵略之才的宦官,凭何统御如此浩大的军力?

难道盛唐无人可用?显然非也。

郭子仪、李光弼均是功勋卓著之将,随任一人均可担此重任。

那为何肃宗偏偏不立统帅?

自然还是皇权猜忌之心作祟,恐怕将领功高震主,平叛之后难以控制。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再者,肃宗自己料定叛军已是强弩之末,大军压境,足可一举将之破敌,不须什么精兵明将。

于是,以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使所有平叛之功归于他,显然是权宜之计。

但肃宗公开的理由是,郭李二人均为三公正品,互不相属,难以定一人为统帅。

这不过是为了维护皇权的遮羞布。

郭子仪资历更高,曾是李光弼之上司,设郭为统帅,李为副,本无不可。

最终,肃宗的这盘大棋,却因无人主控,而变成了一盘散沙。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缺乏统一指挥的数十万唐军,在围攻邺城时展现出了明显的合作不力。

恰逢此机,史思明率领的十三万军队敢于赴援邺城。

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数十万唐军大败亏输,纷纷溃散逃回各自阵地。

史思明入城之后,立刻杀死安庆绪,自封大燕皇帝,从此成为一大割据势力。

邺城之役一过,史思明乘胜讨伐,先后攻占汴、郑等州,而后又兵临洛阳城下。

不久,史思明在河阳之地(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战场上,首遭李光弼之兵锋所败。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唐廷闻讯,立命李光弼趁势追击,以期早日收复东都洛阳,然李光弼度敌军尚强,认为时机未熟,劝阻不听。

两军于邙山(位于河南省西部)之麓开战。

大将仆固怀恩擅自违逆李光弼之令,于平原敢布阵势。

结果被史思明军一冲即溃,唐军大败,李光弼因此战失利,被剥夺副元帅之职,降为河中节度使。

而史思明趁机攻占河阳、怀州等地,步步逼近陕州,长安震惊,朝堂震惧。

或许是老天认为大唐气数未尽,此时竟还有转机,史思明突遭儿子史朝义弑杀。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史朝义自立为帝,疏斥异己,使叛军内部离心,士气低沉,唐朝因此而得以暂脱困境。

邙山之败,归咎两端。

一是肃宗轻信佞臣,轻启战端,不听忠言。

二是仆固怀恩有意营造李光弼败局,以期自取高位。

战后,仆固怀恩、鱼朝恩皆无事,只有李光弼独背败责。

代宗登基之后,对郭子仪、李光弼等旧日功臣亦存戒心。

为收复东都,任命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而仆固怀恩为副。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唐朝忧军力单薄,又请求回纥出兵助战。

回纥军傲慢自大,看不起唐军,竟要求李适对其可汗行拜舞礼。

经唐臣力争,虽免拜礼,却令唐臣受辱,鞭打百下。

这一侮辱深刻刺痛李适,后为帝时,此仇难忘,终生影响其对外策略,又为唐朝后事埋下祸根。

宝应元年,在回纥军的配合下,诸道大军汇聚一堂,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双方在洛阳北郊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唐军气势如虹,叛军在这种凌厉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终于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战后计点,叛军阵亡者高达六万之众,被俘者亦达两万余人。

史朝义带着仅存的几百骑,逃往了河北的蛮荒之地。

然而,胜利的喜悦被随后的暴行所湮灭。

回纥军入城后,未曾有片刻的宁静,转而四处烧杀抢掠,无辜的百姓血染街头,数以万计。

洛阳城内,大火连绵数十天未曾熄灭。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唐军也未能免俗,认为洛阳及周围州县皆为贼地,同样纵兵掳掠,横行无忌。

这场灾难持续了长达三个月,使得本已经饱受战乱摧残的百姓遭受了极大的危害。

百姓们连基本的衣服也被剥夺,赤贫如洗,有的百姓为了遮羞,只能身披纸糊的衣物以御寒风。

唐军收复洛阳后,朝廷命仆固怀恩父子深入河北,继续追剿史朝义的残党。

在官军的连番攻势下,史朝义节节败退,最终无路可逃。

他的部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朝廷。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唐政府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颁布了宽大政策,对东京及河南、北的伪官不予追究。

此举尽管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却在分化敌军中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一系列的背叛中,史朝义孑然一身,如丧家之犬般在北方狂奔。

他在贝州临时召集了三万余人的散兵,企图以此力抗唐军。

仆固怀恩之子,仆固瑒,在回纥军的协助下设伏精妙,再次大败敌军。

史朝义再逃至莫州,其地已被唐军包围。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田承嗣等人见状,劝其开城投降,甚至送出其家眷作为诚意。

史朝义被逼至绝路,逃至广阳仍无人接纳,最终在温泉栅无路可逃之际,选择在一片冷清的树林中,用自己的长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至此,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画上了句号。

此乱虽平,然天下大势,已非昔日之盛唐,留给后世的,更多是一声声叹息。

影响深远,连锁反应

在唐朝末年,军事和政治的风波是连绵不断的。

上元二年,邙山之战,史思明以压倒性的优势大败了李光弼的军队,势如破竹地向长安进发。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然而,风云突变,正当史思明计划着将长安纳入己掌之时,却被不料其子史朝义逆天行事,杀父夺权,在洛阳自封为帝。

这引发了内部深刻的裂痕,叛军内部争斗不断,力量分散。

与此同时,唐廷内部亦是波涛汹涌,宦官李辅国发动政变,张皇后惨遭毒手,肃宗帝闻讯震惊,悲愤交加下驾崩,代宗登基。

这一系列快速的变故使得两军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双方似乎都在为更大的战事积蓄力量。

然而,史朝义部下的不满和裂痕却是唐军之幸。

虽然洛阳北郊之战史朝义军损失惨重,其在河北的主力依旧坚如磐石。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正当所有人以为史朝义还能苟延残喘时,唐朝的决策却是出奇制胜。

在仅有数万兵力的情况下,仆固怀恩之子仆固瑒决定深入叛军的心脏地带,河北。

仆固瑒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胆,完全得益于史朝义部下的诸节度使相继倒戈。

这些节度使,一见风云变幻,便纷纷表示愿意归顺唐朝,显然是评估了形势之后的选择。

这种内部的瓦解是史朝义无法抵挡的真正原因,而非他们军力的绝对衰竭。

安史之乱,这场自泰山压顶之势中爆发的内乱,深刻地撼动了大唐帝国的根基,还间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为了平息这场动荡,唐朝不得不从西北诸镇抽调大量兵力,奔赴内地沙场,这直接导致了西北边疆的防御力量空前薄弱。

吐蕃见状,如狼似虎,乘虚而入,其军队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广袤的西北地区,一路攻城略地,无人能挡。

一系列的进攻,迫使唐朝政府的边防线大幅向东退缩,直至关中地带都难以安宁,吐蕃的铁骑几乎威胁到了长安城下。

在广德元年的九月,吐蕃大军更是一路攻破防线,直逼长安,那时的代宗皇帝,情急之下仓皇逃往陕州,长安一时陷落。

尽管后来在郭子仪等忠勇将领的努力下,长安得以收复,但吐蕃的威胁依旧如鬼魅般挥之不去,长期悬挂在唐朝的心头。

从此,唐朝不得不形成一种新的军事策略。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每年秋季,必须从全国各地调集兵力到京西北,以防吐蕃的再次入侵。

这种长期的军事动员,不仅耗尽了国家的财力,也极大地拖累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力日渐衰弱。

安史之乱的另一个深远影响,则是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随着北方频繁的战乱和政治动荡,许多人民和资本开始向相对安稳的南方迁移,江南等地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唐朝最后又是如何平定的?

这种南移的趋势,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更对后世的社会发展和城市兴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8-24 23:05:03
下一篇 2024-08-24 23:07:5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