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走过 ——我与东博会的故事
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心里,都会唤醒我难忘的记忆,作为一个学工科的女生,有幸参加了2004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第一位展会聘用的工作人员,那种热血的悸动、那种青春的骄傲和忘情的投入,成为我人生新的起点,让我难以忘怀。
2003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既是广西迎来的机遇也是广西即将面临的挑战。任务领回来了,责任和压力也领了回来,要知道首届东博会要在2004年11月3日开幕,要在短时间内筹备一场国际性的展会,一切从零开始,谈何容易!东博会指挥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犹豫、没有停步,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繁忙的筹备工作中去。在这群忙碌的身影中,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党员组成的队伍显得格外耀眼,他们有的是国家各部委来广西挂职的人员,有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志愿者……不管是什么身份,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践行着入党誓词,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东博会的成功举办辛勤付出。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况。
筹备东博会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单位之多、协调难度之大、要求效率之高、劳动强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按照常规,筹备一个这样高规格的国际展会,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而广西却只有约1年的筹备期。何况,广西第一次承办如此大型的国际展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会展专业人才,没有现成的工作机制……东博会承担着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重任,能否真正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能否体现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举办的特点,能否体现中国的开放水平?广西各界在关注着,周边省区在关注着,北京在关注着,东盟各国更在关注着。
我作为东博会秘书处的第一位聘用人员,是秘书处第一批到位的12个人员之一。我报到时,所有人员集中在一个会议室里办公,在各种物资设备缺少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解决,没有办公桌,去商务厅仓库扛废旧的办公桌;没有电脑,自己从家里带;没有办公用品,自己垫资购买;没有单位公章,在领导的协调下刻下了第一枚公章……这样干了快3个月了,却从没有发过工资,垫资购买的办公用品,1个月才得报一次账。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工资报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当时我才参加工作不久,基本没有什么积蓄,没有发工资,吃饭和房租都快没有钱开支了,家人见状都劝我不要继续干下去了,我也因此犹豫过、徘徊过。
但是,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在筹备时间短、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赶时间,中午不休息,晚上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为了赶时间,连续几个月都是在办公室吃完快餐就继续加班;为了赶时间,周末和节假日都不休息,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刻刻感动着我。让我深深地感到,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广西人,应该珍惜广西承办这样高规格的国际展会的难得机会,应该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身边共产党员的引领下,我坚持干了下来,全身心地投入筹备工作中,不问报酬、不计得失,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工作是常态,我负责首届博览会收文、办文、公文流转、存档、后勤等工作;每天8点前准时到岗,晚上10点后才下班,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从报到到第一届东博会结束,只休息了两天。
随着首届东博会开幕时间不断接近,参与筹备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2004年我们共组织搬了8次办公室;会期临近,我们发出“奋战一百天”的口号,并把口号印在我们的工作T恤上互相提醒互相鼓劲;会期临近,我们吃住集中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把耗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节约出来;会期临近,近一年的超强度加班使得大部分工作人员身体抱恙,但都坚持带病上岗;会期临近,厅局联署办公的新机制建立起来,东博会指挥中心建立起来,集中办公的机制建立起来,参与筹备东博会的工作人员们,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拼时间、拼体力、拼毅力,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质量完成首届东博会的筹备工作作出了表率,为首届东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历经岁月的洗礼,东博会即将迎来第20届。20岁的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器,成为独具特色的“南宁渠道”,成为永不落幕的开放合作平台。遥望朱槿花厅旁边的东博会会徽,当年收集、整理东博会会徽稿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由于全程参与了前6届东博会的筹备工作,我与东博会一起走过了6年的青春岁月,东博会陪我一起成长的经历让我永生难忘,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东博会赋予的,是东博人赋予的。相信四季开放的朱槿花将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而奋力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