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生长特点
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种子细小如尘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
野生山谷林下阴湿处。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种植区域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等地,生林下阴湿处或山坡草丛中;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
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公顷地施22500~30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畦宽13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用镢开沟,沟距25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第一次除草4月份,白芨苗出齐后。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8-9月份除草一次。第四次除草结合间种作物收获时进行,楼松畦面,每次除草都要钱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半个月追一次肥。稀薄的人畜粪尿,每公顷22500-24000千克,8~9月施稍浓的液肥,过磷酸钙、堆肥在第三次除草结合施入。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采收加工:白芨种植4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脚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2小时,每50千克鲜块茎,用硫磺0.5千克,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变质发霉,不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常见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在人工种植过程中,主要有根腐病、软腐病、叶斑病等主要病害发生,尤其是最近有些地区连续降雨,导致根腐病、软腐病多发,下面就针对上面几个病害具体讲解。
白芨根腐病为土传病害,与土壤多年重茬、雨水过多受涝、土壤黏重不透气等多种因素有关。根腐病主要靠预防,在种前用有机肥和奥农乐调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了能力。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可以冲施2-3次地力旺,地力旺是微生物菌剂,能活化土壤,固氮、固碳,通过拮抗、占位、打开作物次生代谢等途径防治作物多种病害。
白芨根腐病治疗方案:青枯立克+地力旺+沃丰素灌根1次,青枯立克+大蒜油+沃丰素喷雾2-3次。虽然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也可以通过喷雾达到治疗效果,因为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有传导性好的特点,叶面喷雾能被作物快速吸收并参与作物循环上下传导,根据作物营养分配规律,养分会优先输送到上病的根系上,因此药液也能传导到根部。
白芨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发病时叶片变软腐烂,有臭味,高温高湿易患此病。最近部分地区连续下雨,有客户发来照片说当地下了7-8天雨,雨后去地里一看,很多白芨叶子都软了,让看看这是什么病害,小编初步判断是细菌性软腐病。
白芨软腐病治疗方案:青枯立克+大蒜油+沃丰素喷雾2遍,每次间隔3天,第3遍用青枯立克+地力旺喷雾。
白芨叶斑病多在雨季发生,发生时病菌危害叶片和根部,使植株枯死。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
白芨叶斑病治疗方案:青枯立克/速净+大蒜油+沃丰素连续喷雾2遍,每次间隔3天,第3遍用青枯立克+地力旺喷雾。
注意,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安全性高,可以高浓度用、连续用药,尤其上病后,可间隔2-3天一遍药,连续用药3次,一把控制住病害。中药不同于化学药,青枯立克没有抗药性,连打3次不用换药,累积效果更好。而且一定要连打3次,只打一次就停药看不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