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好,最近有一个所谓韩国团队发明室温超导材料的事件,非常的火爆,多次登上B站和知乎热榜第一,也上了推特热榜,因此在各大平台都有不少朋友私信想让我聊一下这件事。
首先跟没太关注此事的朋友们浅浅捋一下事情经过。
在7月22日,三位韩国学者在学术预印本文库平台arXiv,署名上传了一篇文章,标题非常爆炸,叫《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The First Room-Temperature Ambient-Pressure Superconductor),他们把这种超导材料命名为LK-99。
仅仅两个小时以后,又有六位韩国(韩裔)学者在arXiv,署名上传了一篇文章,标题没那么爆炸,但是写的内容大致上是一样的。有趣的是,六位署名学者当中,有两位(SukBae Lee、Ji-Hoon Kim)跟上一篇相同,而另一位神秘消失了。。
随后在7月26日,B站著名科普区UP主“来自星星的何教授”,也就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何联毅老师,发了一条视频报道了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目前那条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
为什么他的影响力这么大呢?大家还记得今年三月份,有一位斯里兰卡裔的美国学者Ranga Dias,曾宣称自己搞出了室温超导材料,还发了学术顶刊《Nature》。
那次何教授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如果这个室温超导是真的,他就直播吃屎!
而这一次,他(当时)没有说自己要吃屎。
“他不敢吃!”“他不敢吃!”
网友瞬间发现了盲点!难不成这次是真的?再加上韩国团队的所谓超导材料制备技术门槛很低,也不用任何稀有材料,于是大量实验室开始尝试去复现韩国团队的实验结果,有一些还开始了直播,好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很多团队都部分复现了原文中的实验结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华科的一个团队,用视频记录自己复现了原文当中的磁悬浮现象,把事件推向了高潮,连B站CEO陈叔叔都在下面留言称赞。
而后大量A股和美股的超导概念股暴涨,这自不必说,知识付费嘛。
那么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呢?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了一下,然后主要咨询了一些从事超导行业的朋友。
首先,如果室温超导材料真的被做出来了,那它肯定是一个颠覆性的科技进展,直接引发新一次工业革命那种。
超导意味着你能量传输没有损耗了,新疆的光伏电站发出来的电真的可以供全球了;
普通导线的能量损耗其实是转化成热能,这就导致它承受的电流不能太大,太大会把自己烧了,超导就没有这个问题。这一方面意味着用超导材料制作的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不用考虑散热,所有发电输电变电设施甚至手机电脑都可以被革新一遍,并且你一根导线可以承受巨大无比的电流意味着你可以制造一个巨大无比的磁场,核聚变、粒子对撞机、MRI核磁共振仪的效率都会有巨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超导现象是一种宏观的量子现象,如果进一步研究,把如何在宏观物体上体现量子属性这个问题破解了,那很多科幻电影里面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但是很遗憾,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个韩国团队做出了室温超导材料。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个韩国团队做出了室温超导材料。
首先你看它的论文,里面有一张关键的图表。
说的是这种材料在大约100摄氏度的时候有一个电阻的跳变,所以它是超导材料,哇这太厉害了,现在主流的超导材料都是零下一两百度,你这直接零上100度,这不就成了吗?
能这么认为吗?很可惜不能啊。
因为超导材料在这个温度的跳变,应该是从一个0跳变到一个高的值,所以一般团队在做这张图的时候,会在接近0的位置把尺度改成10的负几次方这个水平,以表示它电阻就是0也就是实现了超导,看起来不是0只是因为检测设备的误差。但是你仔细看它这个图表100度的那个位置:
它既没有在0刻度附近放大尺度,它的电阻也不接近0。也就是说它是从一个本来就比较高的值跳到另一个高的值,这只能说明材料在那个温度下发生了某种相变,怎么就理解成超导了呢?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第二个就是那个磁悬浮现象,就是这个视频:
这个磁悬浮现象被一些别的团队复现出来了。但很遗憾,这种磁悬浮现象也不能说明它是超导。超导的磁悬浮叫做迈斯纳效应,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磁悬浮,物体在空中会呈现出定在一个位置的状态,你轻轻去拨它,它会反弹。目前这种磁悬浮现象,只能说明这种材料有一定的抗磁性,但是有抗磁性的材料那就太多,人体也有抗磁性啊,甚至有人做过在强磁场下,让一只青蛙飘在天上的实验。
所以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说这个所谓超导是假的,为什么没有专业做超导的教授或者团队出来反驳呢?就像年初那个Dias那次那样呢?
首先其实是有人出来反驳的,比如南京大学超导材料和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老师,但确实没有像那次那么多,声量那么大。
原因很简单,因为年初那个Dias的论文,如果没有造假的话,看它里面的数据确实说明了那种材料是常温超导材料,逻辑本身是严谨的,数据是漂亮的,所以很快就有人出来尝试去证实或者证伪它。
但这次它这个论文本身就是在扯淡,你怎么去证实或者证伪它呢?经实验表明,它确实在扯淡?
这就没有很大的意义了呀。
打个比方说,现在经济不太好,失业率高,很多经济学家比如翟东升,赵燕菁,李稻葵甚至任泽平都在出谋划策,一个方案提出来,马上就有别的学者去反驳。这时候孙笑川跑出来玉音放送:“大家好我是小孙,我觉得只要这样这样123ABC,经济就会起飞!”你觉得会有人会去理他吗?这不是有病吗?
第三个问题,很多朋友认为这次韩国团队的室温超导靠谱,是通过发论文的顺序,署名,背后人物关系的挖掘,发现他们这个团队似乎真的觉得这就是室温超导,甚至还因为诺贝尔奖的分配问题,打起来了。这至少说明这个团队是真诚的,不是有意造假的。
但问题是,这可是室温超导啊!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学者夜以继日地研究都没有研究出来的超级难的物理问题啊!
你可以基于对方是真诚的,判断他不会骗你钱;你可以基于对方是真诚的,判断他不会骗你感情;但你不能基于真诚,判断他会搞出室温超导啊!这就好比说,你看一个小孩每天去楼下练颠球,非常努力,然后得出结论,他将来一定能拿世界杯。
这个因和果的级别对不上啊!
室温超导这种事情,只能看证据啊!证据就是,目前的数据完全不支持他们搞出来了这个结论。
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这次的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符合那几位韩国学者脑中的某个有关超导(未被主流学界认可的)的理论,使得他们认为,虽然这次不是室温超导,但是有可能按这个方向研究下去,会做出室温超导,所以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发了再说,万一以后有人按这个路线做出来了,他们也能在历史上留个名。
当然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是不是他们现在实验条件太差啦,实验太仓促啦,导致样品不纯?
这个可能性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如果后续大家继续关注这件事,建议重点关注两个事件。
第一,它有没有出现真正的超导磁悬浮现象,就是不管样品多小,它定在一块磁体上方或者下方,或者可以在一个轴对称的磁体上面或者下面稳定的转动,你去轻轻碰它或者吹它,它会往回弹,有一种老子就是要待这儿,谁来也不好使的感觉。这个现象非常的关键。而且请注意,那块材料它得是裸体的,不能说它上面还在冒烟,呈现出一种刚从液氮里面拿出来的状态,那不行。
第二,就是有没有实验室测出这么一张图,叫做磁滞回线,超导体的磁滞回线会呈现出,两头收缩,中间很胖的样子,这种图像在别的材料上是没有的。而这个实验条件很简单,一般的物理实验室都能做。
如果说这两件事情发生了,那本次的室温超导事件,就值得被认真对待了,就进入到年初那次Dias发表论文之后的状态了,很快就会有团队尝试去认真地复现它,去证实或者证伪它,然后最多一两个月之后,我们就能知道结果了。所以重点就是要关注刚才那两件事。
最后顺带一提,虽然室温超导目前看来还没有出来,但并不是说,超导相关的技术应用是个骗局。
因为在1986年,一对德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发现了所谓高温超导现象,然后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科学家在1987年,发现了在液氮温度(零下196度以上)区间的超导体。这带来了超导应用前景的巨大提升,因为原先的超导体都需要在非常接近绝对零度下才呈现超导状态,而维持那个温度的成本实在太高,现在只要加一个液氮冷却系统就可以。氮气在空气中占比70%以上,而液氮是生产液氧的副产品,比矿泉水还便宜,这一下超导材料就可以用了呀。
但是这并没有立即带来高温超导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还是基于低温超导材料在搞,现在主流的核磁共振设备,也还是基于低温超导材料在做。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高温超导材料通常是陶瓷材料。金属材料的好处是延展性强,你可以随意拿捏成各种形状。而如何把陶瓷材料制造成导线,并且让它保持超导特性,这个问题困扰了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三十年,直到最近几年才能做到钇钡铜氧超导线材的小规模量产,而且良品率还不高。
而正是因为这种材料被量产了出来,我们看到新设计的热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体型急剧缩小,全球人民心心念念的可控核聚变终于有了眉目!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网友对这次事件格外上心。因为底层技术的进步,确实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通过钱学森袁隆平等等老师的言传身教,在中国深入人心,已经到了条件反射的地步。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相信随着这样的科技事件越来越多的被关注被讨论,大家的判断能力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