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七夕情人节的由来、习俗、有什么意义?

你知道七夕情人节的由来、习俗、有什么意义?

今天是七夕一年一度的情人节了,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一、来历与意义

七夕情人节,又称为牛郎织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相爱却被天河隔开的故事。七夕情人节在农历七月七日,正值夏季,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祝福。

二、传说故事

牛郎织女的相遇

相传,牛郎是天上的牛星,织女是天上的织女星。他们相爱了,但是天河把他们分隔开来,只有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上的鹊桥才会搭起,他们才能相会。

喜鹊搭桥

七夕的前一天晚上,喜鹊会飞到天上,用它们的嘴巴和爪子搭起一座天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会。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庭院或公园里放飞彩色的气球,象征着喜鹊搭桥的场景。

江河洗澡

传说牛郎和织女相会后,其他的牛星和织女星也会相聚,一起洗澡。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去河边或湖边洗澡,以求得到美丽和健康。

七夕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你知道七夕情人节的由来、习俗、有什么意义?

七夕习俗

拜织女

“拜织女”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通常由少女和少妇联合举办。在仪式中,参与者会在月光下摆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以及几朵鲜花,用红纸捆扎,插在瓶子里,花前放置一个小香炉。

参与“拜织女”的少女和少妇会提前约定好人数,通常为五六人至十来人,并在仪式前斋戒一天,沐浴更衣。仪式开始时,她们会在案前焚香礼拜,然后围坐在桌前,一边吃花生、瓜子,一边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愿。

少女们可能会祈求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或者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而少妇们则可能会祈求早生贵子。仪式通常会持续到半夜,然后参与者才会散去。

拜魁星

传统文化中认为农历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要掌管文学才能和功名利禄方面的运势,因此深受考生的崇敬和祭拜。在这一天,考生会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祈求魁星保佑自己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魁星,又称魁斗星,是廿八宿中的奎星,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被誉为“魁星或魁首”。在古代,当士子中状元时,会被称为“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这都是因为魁星掌管着考试的运势。

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相貌独特,长相丑陋,满脸斑点,跛足。于是,有人写了首打油诗来戏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名为魁星的士子,其志向高远且发奋用功,最终在科举考试中高中。在皇上面试时,皇上问他脸上为何满是斑点,他回答:“麻面满天星”;皇上再问他为何跛脚,他则回答:“独脚跳龙门”。皇上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便录取了他。

另一个传奇故事讲述了魁星爷。尽管传说中魁星爷壮志凌云、满腹经纶,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次落榜,最终悲愤至极,选择投河自尽。然而,他却被鳖鱼救起,并因此升天成为了魁星。由于魁星能够左右文人的考运,因此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其事地进行祭拜。

七姐诞

在广州的传统节日七夕拜仙活动中,已婚女性通常被禁止参加。但是,新婚后的新娘在其第一个七夕节时,需要举行一次特定的“辞仙”仪式。该仪式通常在初六晚上举行,除了准备牲醴、红蛋、酸姜等传统贡品以祈求生育外,还需要添加雪梨或沙梨,以表达与姑娘节的告别之意。

染指甲

染指甲系中国西南部地区广为流传的七夕习俗,四川省多地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亦可见此风尚。许多地区的年轻女性,在节日期间喜欢使用树液兑水洗发,以期保持年轻美丽的形象,同时对于未婚女性而言,此举亦有助于尽快寻觅如意郎君。此外,使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性与儿童在节日娱乐活动中的一种喜好,与生育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妇女洗发

在湖南、江浙等地,七夕洗发这一习俗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中记载:“七月七日,妇女采集柏叶、桃枝,熬煮成汤进行洗发。” 同时,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著作《髻》中也提到了她的母亲和叔婆等女性长辈在七夕当天进行洗发。这种习俗可能与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当天从泉水中、河水中取得的水,如同从银河中取得的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在某些地方,这种水被直接称为“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一天进行洗发,具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用银河中的圣水净发,从而获得织女神的庇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拜七娘妈

在闽南和台湾地区,七夕节同时也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对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女神的崇拜。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所著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地区的人们在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回到家乡,妇女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孩子,有了希望才能够坚持生活。因此,七夕这一传统的相思传情节日逐渐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会自发地组成队伍到七娘妈庙中供奉花果、脂粉和牲礼等物品。在台湾,这一天还被广泛地视为一种“成人礼”,即当孩子年满15岁时,他们的父母会带着他们和供品前往七娘妈庙以示感谢,感谢七娘妈在孩子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期对他们的保护。

在这一天,台南地区的人们会为年满16岁的孩子举行“做十六岁”的仪式,以庆祝他们的成年。台湾的民众普遍认为,在孩子未满16岁之前,他们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成为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一些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会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在闽南和台湾的民间,虽然七夕节并不是一个特别注重乞巧的节日,但人们非常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8-19 12:45:54
下一篇 2024-08-19 12:53:0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