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第四纪冰期后残留下来的稀世珍宝,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杉和它的家族曾广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如今,整个银杉属仅剩银杉这一个现生种,因此银杉属也是一个单种属,仅残存于中国重庆、广西、湖南和贵州的部分山地。
1、形态特征
银杉(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为松科银杉属的常绿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90厘米;树皮暗灰色,裂成不规则鳞片;较大的枝丫横生,如同一级级阶梯。叶片在小枝上排列紧密,几乎呈簇生状。条形的叶片长5厘米左右,先端较圆,叶片宽度两三毫米,用手一摸,能感觉出叶片边缘略微向下反卷。叶片上面深绿色,被有稀疏的柔毛;叶片下面的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粉白色的气孔带,极为醒目。山风吹拂,一些枝丫翻动起来,气孔带在阳光下银光闪闪。
2、生态习性
银杉分布在中亚热带的中山地带局部区域,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土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或黄棕壤,呈微酸性。分布于广西东北部(金秀、龙胜)、湖南南部、重庆(南川、武隆)、贵州北部(道真、桐梓)等地。
银杉生长慢,成年树高大、树形优美,一般隔年结实或隔多年结实,结实量不多,种子可育率低。银杉具有喜雾、喜光,耐寒性比较强,可以忍受-15℃低温,具耐旱、耐瘠薄和抗风等特性,幼苗需庇荫。银杉在疏林中更新较好,密林中很难看到其幼苗和幼树,天然更新的好坏与林分郁闭度有密切关系。
3、生长状况
很多调查发现,银杉大多生长在山脊、陡壁等条件严峻之地。就目前发现的4个银杉集中分布地点来看,越城岭集积地、大娄山集积地的银杉生境最严酷,周围森林被严重破坏,银杉大多沿山脊分布,人迹罕至,地势险恶。然而,在湖南八面山,生于山脚平坦地段和缓坡地段的银杉处于绝对优势,长势良好。
所以,银杉在立地条件较好的生境亦能生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且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可以认为,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银杉的处境雪上加霜,加速了银杉种群的减少,而正是这险恶的地势使人类难以接近,从而使银杉免遭进一步的破坏。
4、繁殖推广技术
银杉从胚珠原基形成到种子成熟需要将近3年时间(31个月),历经2次越冬和2次休眠。且隔年结实或隔多年结实,结实量不多,种子可育率低。但人工栽培一般采用播种进行繁殖,因为扦插法只形成愈伤组织而不生根,高压繁殖成活率只有20%。
目前北京开源创众农业已经将其列入待研发植物中,准备采用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对银杉进行快繁研究,该技术能保持原来植株的优良性状,只需一叶一芽或3~5CM的枝条做为材料在苗床上就能培育出新的植株来。现已有989种植物用该技术成功繁殖出新植株,其中像羽毛松、云南金钱槭、崖柏等濒危植物已研发成功,成活率较高。若能若能繁殖出银杉的种苗,将能对银杉进行纯种苗、无变异、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能有效的保护植物资源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