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这一话题登顶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据央视网报道,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科学院朱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与研讨,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来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讨范畴获得重要突破。
在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有颌类奇观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过程。
9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方式同期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这批有关有颌类来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讨成果。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呈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
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距今4.4亿年至4.1亿年前的志留纪期间,发现的有颌类化石凤毛麟角,关于早期有颌类生物仍存在3500万年的化石记载空白。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研讨员朱敏团队踏遍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证据。
它证明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曾经在我国华南地域欣欣向荣。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呈现并开端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石阡化石库也有了重要发现。科研人员从总重约4吨的化石样本中,先后找到了23枚长度仅有2.5毫米左右的有颌类牙齿标本,它们来自双列黔齿鱼。
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载往前推了1400万年。
如今,科研团队的野外工作仍在继续。朱敏表示,对两处新发现化石库的细致研讨,将持续改动我们对颌来源与有颌类最早期演化的认识,“这次的系列成果发表只是个开端,相信将来仍将有惊喜不时涌现,我们还要不时地追索、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