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连续第二天突破40℃,一度成为了全国最热的城市。“江浙沪”集体都没了三点水,“沪”更是变成了“炉”。
但是也有好消息,就是蚊子变少了,有网友发帖表示:“好久没有见到蚊子了,上海的蚊子是被热死了吗?”
有人放心大胆地不再驱蚊,“露着腿在树下等公交切不抖腿不喷驱蚊水”。
更多人发表了自己的心愿,“可以把新冠和蚊子一起热死吗?“
有人为此查询了蚊子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发现网传蚊子40℃以上会热死。
那么,这是真的吗?
01 蚊子真的会被热死
上海暂未有蚊子密度的数据,但参考过往媒体的报道,蚊子在高温时确实会变少。
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疾控中心的监测人员表示,每年7月至8月为蚊密度高峰期,但当年蚊密度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专家分析认为,近段时间川南一带蚊子减少跟天气有很大关系,“气温偏高加少雨的情况,打乱了蚊子的生长繁殖节奏,所以蚊子变少了。”
2013年,重庆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长季恒青在接受采访时说,重庆市蚊虫密度下降趋势明显,入暑以来6月份密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57.1%,7月份密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43.2%。季恒青告诉大家:
蚊虫的生长繁殖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是水,另一个是温度。而今年六七月份以来,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很多可供蚊子繁殖的积水、湿地都干涸了,这就让蚊子没有了地方产卵;同时很多的昆虫包括蚊子,它们在极端的高温下都会出现“滞育”的现象。
02 不适宜蚊子的温度
温度多高和多低可以杀死蚊子?
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当温度达到29℃时,蚊子传播疾病的效率达到顶峰。温度更高或更低时,活跃度是下降的。据中国天气网的信息,研究表明,当气温处于25-30℃时,蚊子繁殖最快。
10℃以下,蚊子基本上都进入到冬眠阶段。
20℃以下,蚊子会变得反应迟钝,几乎不再吸血。
35℃以上,蚊子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大量死亡。温度过高会导致路面小型积水变少,蚊子便缺少了产卵的温床。
40℃以上,对蚊子几乎是致命的,持续40℃左右的高温,会热死不少蚊子。
如果发现身边蚊子变少了,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如遇下雨降温,蚊子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03 小心清晨和傍晚
世界上有多少种蚊子?哪些蚊子吸食人血?它们又是如何“工作”的?
在今年5月的《自然》杂志上,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赵志磊发表的论文,阐述了蚊子在寻找宿主(人类)时的大脑活动。
世界上总共有3500多种蚊子,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分布范围覆盖了热带和温带,甚至还有北极。不过,不是所有蚊子都吸食人血——雄蚊子一般只吃素,不吸血;大多数种类的蚊子逮到什么就咬什么,只有不到10种蚊子是专门咬人的,但正是这10种蚊子传播了人类大多数的疾病。
这些蚊子的嗅小球会对两种特殊的分子格外敏感——癸醛和十一醛。人类的气味高度富集这两种分子,在哺乳动物中则比较少。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人类皮肤裸露在外,需要不一样的皮脂保护皮肤,它们在代谢后形成了这两种分子。
再者,上海主要有四种蚊子,它们是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是上海市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常见于郊区。
除了埃及伊蚊,大多数蚊子都是昼伏夜出的。据上海疾控,不同蚊种吸血(工作)时间不同,白纹伊蚊6:00-8:00、16:00-18:00有一个吸血高峰,库蚊、按蚊在日落后和日出前有一个吸血高峰。
■白纹伊蚊
所以,虽然现在蚊子变少了,但是清晨晨跑时,傍晚下班、做核酸时还是要小心。这些时段不仅温度较低,蚊子可能会出来“冒险”觅食,而且是上海常见蚊子的“工作时段”。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相比白天,夜间蚊子会明显增多。傍晚到凌晨,公众需要加强防蚊措施。
另外,高温时蚊子会躲进草丛、树荫、楼梯道、人防工程等地方避暑。所以,希望蚊子全部热死可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蚊子可能会出没在比较阴凉的地方。
被咬了怎么办呢?曾在实验室以身饲蚊的赵志磊告诉大家,如果肿起来了,可以把手臂放到热水下面冲洗,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消肿。更厉害的是,如果你连续被咬几个月,再被咬就不会痒了,因为免疫系统已经适应了!
■导师以身饲蚊 图片:赵志磊
最后,祝大家度过一个“无蚊之夏”!指望蚊子全部消失并不靠谱,不如选购一些驱蚊产品防身吧。
参考资料
上海疾控:把蚊子研究透了,还会怕它们吗?
上海疾控:4种上海常见蚊子,可以传播7种疾病
成都商报:四川多地迎高温41.6℃蚊子被热死 网友: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
新华社:蚊子都“热死了”?高温致今夏蚊虫密度下降五成
中国天气网:2021全国蚊子预报地图出炉 看看哪里将掀“人蚊大战”
一席:为了咬人,蚊子进化了一万年 | 赵志磊 一席第899位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