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课程领导力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却忽略了学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事实上,一个好的课程体系的搭建,离不开学校各个层面人员的努力。
关于课程领导力一直以来有一种狭隘的观点:课程领导力的主体就是校长。固然,校长是一所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者,但是,领导学校课程不应该也绝不是校长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
基于学校的组织结构、育人点位的人力资源分配、课程领导力的主体多元多维,课程领导力应当相应分解出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三个维度,即校长的课程设计力、中层干部的管理评价力、教师的执行服务力,这三者共同构成一所学校的课程领导力。
第一、校长课程领导力:赋予学校文化的课程设计力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和开展的各项育人活动,也就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校长岗位职责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应当指向“彰显学校文化的课程设计力”。
1、以环境为抓手,设计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认同和秉承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是一所学校的系统性组织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潜隐在师生内心,支配着人的思想意识,引导着师生的行为方式。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是一种优秀的学校课程,学校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本质上就是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执行。
例如:学校在师生每天要穿行的大厅布置四大展板。
一是“新课改”主题展板,展示学校的“五步三查”课堂模式,刊载优秀教学论文、教师的赛课获奖证书,在理念上统领学校的教学活动。
二是“新德育”主题展板,展示学校“美格教育”新德育策略,刊载优秀德育论文、学生参与“五育”的精彩抓拍,从方法上指导师生德育活动。
三是“校本课程”专题展板,展示学校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封面和目录,引导教师重视“五育并举”,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核心文化”专题展板,展示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让学校的核心理念成为师生的共同认知。
2、以课堂为中心,设计德智相融、提质炼能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占主体地位,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校长要从课程开设、课时分配和课程开发上进行整体设计,保障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
3、以育人为目标,设计“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系列活动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有力补充,也是学校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手段。而活动课程能否落实,首先取决于校长是否具备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我们认为,活动课程最有效的是任务化、系列化的育人活动。
例如:“一导二练三励,与美相约”,实施“美格少年”养成教育。
我们梳理相关美格,并把美格养成任务落实到小学生六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各年级把每个阶段的美格养成纳入德育活动中,美格教育课上用先进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把美格修炼融入课堂、课间、食堂和就餐的学习生活常规;采用“周评、月结”对学生美格修炼进行量化,在教室楼道设置锦旗,图文展示“美格少年”的成长故事。
第二、中层干部课程领导力: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评价力
学校中层干部,特别是主管教学、德育的中层干部是学校课程的落实层,对课程的领导力集中体现在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方面。
1、中层干部的课程管理力
一是课程的组织能力。一方面表现在学科课程上,中层干部应具备协助校长制定并实施教学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并及时总结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的能力,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表现在活动课程上,应根据学校的规划和教师的现状特长,系统组织各类育人活动,具备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让育人活动涵盖德智体美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过程的管控能力。应深入教学育人一线,经常听课,切实掌握学科教学及育人活动的一手资料,动态掌控各年级教学育人现状,研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是教师的培训能力。教师的教学育人技能是实施好课程的根本保障,而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依赖于中层干部的教师培训能力。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经历程,中层干部要组织好公开课的说、讲、评、反思等环节,具备让教师在参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中层干部必须结合教师的个人能力,搭建好学科教研组,领导各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2、中层干部的课程评价力
一是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例如,在公开课的组织管理中,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关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等课改理念。
二是选择合理的评价依据。比如:学科课程评价应当依据期末质量检测,音乐体育活动评价应当采用活动展示等。在期末综合质量检测中,要树立综合评价意识,关注学生的“五育”发展。
三是做好评价的技术支持。保障成绩分析客观公正的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减轻教师成绩分析方面的工作负担。
四是创新评价结果使用。应当把对教师的评价作为学校表彰奖励的依据,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和教师职称评聘上;培树先进典型,激发“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体成长。
第三、教师课程领导力:课程实施过程的执行服务力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实施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具体体现在课程的执行和服务上。教师对课程的执行服务力集中体现在学科课堂的教学组织和活动课程的组织上,执行服务的效果归因于教师的态度、能力和课前准备。
1、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要树立全面育人观,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学业成绩。
要树立全程育人观,关注学生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在校和假期的表现,抓好生活育人,让学生全程都能受到好的教育影响。
要树立联合育人观,充分发挥家校社的育人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密切联系学科教师,做好协调配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要树立以学定教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2、抓好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要主动参与观议课、教研活动、专业知识学习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终身学习的行动站稳“学高为师”的“气场”,如此才能执行好课程任务。
3、扎实做好课前准备
没有扎实的课前功夫,课程的执行力和服务力就是空谈。因此,课前必须了解和收集学生、课标、教材、资源信息,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预设研判,必须设计优化教学目标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