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在座的除了某某之外,都是“三教九流”之辈,乍一听,会觉得这是骂人的话。
有时候也会说:“你净做点下三滥的事情”或者“用下三滥的手段得逞算什么英雄好汉!”那么,古人常说的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三教”
在我们看到的诸多小说中,常常会出现这个词,也被人理解为一种贬义词。而在古代,实际上“三教九流”没有任何的贬义。
所谓是三教,实际上是指的“儒教、道教、佛教”,在很久以前,佛教还没有传入我国之前,三教通常还有老子创立的“阐教”,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三教就成了普遍认可的“三教”。
在古人心中,“三教”意味着人们的信仰,所谓“信佛”吃斋,其实就是把佛教当作自己内心的归宿,用一种无形的信仰来约束自己。
儒教的创始人是孔子,传说孔子倡导儒家思想,他整理了完整的儒家教育体系,对后人的教育很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主张求仙问道,长生不老,所以老子不信天命不信业果,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生。《道德经》中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佛教在我国信仰的人数极多,名著《西游记》把佛教文化推向了巅峰,据说在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对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什么是“九流”
“九流”则是出自于汉书,在古代,九流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此外还有小说家。所以古代也有“九流十家”之说。
由此可见,古人口中说的“三教九流”实际上没有任何的贬义,只是把古代的职业划分开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九流”有了新的含义,我们通常说的“下三滥”就在其中。
“九流”的分类
在古代,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人们把工作和社会地位分为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那么这么多的“九流”到底有何不同呢?
“上九流”一般指: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在古代,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把金字塔顶端的人叫做上九流,由此可见,在金字塔顶端的最末端,只工农商,实际上,在古代是商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大部门商人都是白手起家,最后家族发展起来,所以古人把商人也归于上九流。而其中文人则是有突出贡献的文人,比如李白、魏征等,所以文人和书生还是有区别的。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其中所说的书生则是普遍存在的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没有在求学中深造,只是小时候读过四书五经,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大文人比起来,还是要低一个等级。其中的丹青,实际上是说的卖画而生的人,这些人不被称为“画家”,想必和其水平有关。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其中,师爷和衙差之所以被归于下九流,是因为在古代公堂之上,这两个职业其实就是陪堂的作用,并不能参与公事,而且被人称为“苦差事”,所以被定为下九流之中。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两个职业其实也是在金字塔低端的最上游。
而其中的后四项,除了和社会地位有关系,和道德有了更大关系。所谓“时妖”实际上指的是“人贩子”或者“巫婆”,在古代,人贩子脱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而巫婆坑蒙拐骗,都属于“不良”职业,所以被人归为下九流。
什么是“下三滥”
“下九流”的最后三项,被人称为“下三滥”。古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这种“下三滥”的取财方式被人不认可。
“盗”指的是强盗,在古代凡是当强盗的人,都被人唾弃,古代的强盗可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见人就抢,甚至是抢人家的黄花大闺女,所以人们对强盗非常憎恨。
“窃”指的是小偷,古代的安保措施极差,晚上放在枕头底下的财物都可能会被小偷偷去,他们往往用特殊手段把人迷倒,然后进行偷盗,所以人们对小偷时时警惕。
“娼”指的是娼妓。在古人看来,凡是进入妓院的女子不能回家,因为这种钱来源不干净。在古代分为“妓院”和“青楼”,青楼的女子往往只卖艺不卖身,她们能歌善舞,擅长琴棋书画,而妓院的女子则靠卖身敛财,所以经常被人唾弃。
现代的用法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的这些职业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或者没有了明确的划分,而现代人们通常说的“下三滥”如果按照职业来说,是指:捏脚的,剃头的,按摩的,通俗来讲就是洗脚城美发店和洗浴中心。
而引申的含义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下三滥”,是下贱,没出息的意思,通常也被人称为“下三烂”,是正儿八经的骂人的话。
正是因为如此,“三滥”来源于“九流”,所以很多人把“三教九流”也作为了一种贬义,比如“都是三教九流之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其实泛指工作不正经的意思。
如今这两个词已经在生活中很少见到了,毕竟这是一句骂人的话,谁听了都会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