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叫《小猴子下山》。文章很短,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上完课文,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写写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家小女儿写的是: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专心致志,不能像小猴子那样三心二意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我问她是自己想的吗?她说不是,是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我说既然老师这样说的,你写作业当然得这样写了。但是,爸爸想告诉你,这个故事其实还可以从另一面来解读,它告诉了我们另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和老师告诉你的道理可能正好相反。
小猴子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他每次看见价值高的东西,便舍弃已经到手的价值低的物品,去追求价值更高的物品,这有错吗?当然没有,这是动物的本性。而况,他还是只“小”猴子,因为他“小”,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因为犯错误是他成长的必由之路,真的没有必要给他扣上“三心二意好高骛远”的帽子。
在我看来,小猴子的行为不仅不需要批评,恰恰值得我们鼓励和赞许。人生在世,追求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也是人的本性,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追求理想的旅程中,没有谁是天生的成功者。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课文中看,小猴子这一次“空手而归”,是失败了,但这并不能表明他下一次还会失败,更不能表明他永远都会失败。
如果我们这次批评甚至惩罚了小猴子,那么下次他看见兔子,可能就再也不敢去追了。相反,如果这次他得到了鼓励和赞许,那么下次他可能还会再去追逐兔子的,他这样一直追着,他离成功地抓住兔子就不远了。
也许就是下一次下山,小猴子就可以抓住小兔子了。
我们常常反对小富即安,可当小猴子追求更高的目标时,我们又批评他不能够安分守己小富即安。
而且小猴子在追求更高目标时,每一次都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从零开始,全力以赴,这不正是当前我们提倡的“奋斗”和“拼搏”精神的写照吗?
人生也是这样。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在生命的开始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一辈子始终如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年轮的增加,我们总会有不同的目标,在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我们便会转向下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这就是成长。
如果我们总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我们又怎么能够有勇气去追求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成就更好的自己呢?
所以,我个人觉得,用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们要明确目标踏实做事,是达不到效果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小女儿问我,这个故事到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是这样回答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一直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并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哪怕一时失败了,也不要气馁不要放弃。坚持是生命的底色,成功总是属于有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