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总量的10%左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伴随着《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发布,汽车有望迎来新一波销售高峰。车险作为汽车销售的必备产品,汽车产业变革对车险经营有哪些影响?保险公司在车险经营管理中理赔渠道如何降本增效?在车险经营中的欺诈行为如何防范?本刊“特别关注”栏目策划了“车险发展进行时”专题,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
2023年1—6月,我国汽车市场销量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往年良好表现,销量同比增长44.1%,市场占有率达28.3%,6月当月已达30%。在政策推力和消费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确定的稳定增量,市场前景广阔。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计算,行业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保费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未来更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对汽车产业上、中、下游格局有何影响?作为财险业保费规模第一的车险业务如何应对?需要深入探讨。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2021年全国两会将“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整体碳减排的主力军持续发力,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占比的实施路径。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汽车产业链的变革,具体来看呈现出电气化系统集成、新能源系统与智能网联系统跨链融合、核心能力要求向非汽车领域延伸的趋势特征。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划分,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部分,其中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研发生产,中游包括整车装配,下游包括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电池租赁和充电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电池回收等环节。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一步细化、延长,涉及的环节也随之增加,为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发展机遇。
1.产业上游: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一是结构差异导致产业升级。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 “三电”系统是核心,车辆结构差异的影响导致汽车产业链配套调整。
二是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核心。汽车产业链升级使得网联化和智能化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智能网联技术将提升对整车感知、交互与决策的需求,传感器、中控屏、芯片等成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架构也将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架构进化。
2.产业中游:市场格局加速演变
一是产业呈现竞合态势。汽车产业链、车企跟随产业链细化、延长的趋势延展业务边界的同时,造车新势力、科技公司等新兴企业积极入局,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竞争边界。
二是整车行业加速迭代。按照乘联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新能源汽车存在产能严重过剩,可以预见未来车企将进一步分化、调整,生产能力、技术实力、资本支持、大众需求将成为支撑车企转型的重点着力点。
3.产业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汽车产业“新三化”推动各参与方开展战略合作、生态融合,比如主机厂与供应商通过合资深度绑定,充换电、车电分离等技术路线推动运营模式创新。
一是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于2013年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并于2014年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而我国营运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报废年限为3—5年,私人乘用车的动力电池报废周期为5—8年,随着时间推移,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即将来临,并且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仍在延续,电池退役高峰也将持续,将推动电池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汽车后市场产业延伸。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融服务从个人消费者购车信贷服务,延伸至电池租赁、充电桩租赁等。围绕新能源汽车的金融服务赛道也已经开启,成为车后市场新的利润池。
总的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汽车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供给不断提升,需求加速释放,供需发力增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品牌影响力,其产业不断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这使得汽车上游产业链延伸至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科技产业,新能源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将逐渐发展为核心;中端将从整车生产制造与销售,向用户服务转移,覆盖用户充换电等运营保障;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消费者用车全生命周期等业务。
对保险经营带来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保持了传统汽车产业长链条的特征外,增加了“三电”相关产业环节,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使得新能源汽车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更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生态。从战略定位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即建设全面、均衡的产业链能力,因此近年来产业重点推进强链补链,在避免出现能力短板的前提下,加大现有优势的牵引力,实现优势能力夯实与短板补齐,因此保险应用场景极为丰富,早已超越传统车险的范畴。在此趋势背景下,对保险经营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速推进保险产品服务创新
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结构、技术应用、用车场景等方面的变化,使传统车险产品难以满足新兴风险保障需求,目前行业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已落地,但产业风险保障需求远未被满足。在新能源车险产品基础上,公司可结合产业特征从以下角度积极开发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一是基于电池及储能系统的保险产品,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的产品责任险、电池的效能保险等;二是基于辅助驾驶系统的相关保险产品,如网络安全险、智能驾驶产品责任险、测试场景风险保障险等;三是基于车电分离运营模式下的保险产品,除换电站自身的财产保险外,还可包括电池损失险、电池自燃造成第三者责任险、电池承租人责任保险等;四是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相关保险产品,包括建设、运营、储能系统的质量及效能保险产品等;五是基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保险产品,如新能源二手车残值保险、动力电池残值保险、车辆置换保险等。
2.与汽车产业深度合作是未来重点
新能源汽车时代下,为车险和车企都带来新变革机遇,车企正逐渐渗透汽车产业价值链全链条,成为车险重要分销商。随着汽车电子及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重要的交互终端,能够与车主建立更加紧密的纽带关系;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大幅降低,车险成为车后市场的重要支点,且车险的刚需属性及黏性可以赋能车企以车险为服务抓手,开拓更多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因此,车企重构营销关系,通过强化与用户直连,改变过去服务链条短、用户感知力弱等痛点。车险是消费者“刚需”,也是消费者购车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后市场产品,过去汽车销售端主要由经销商掌控,未来该通道将由车企掌控。
3.智能化、数据驱动是大势所趋
从智能汽车视角看,新能源汽车因其车辆电子架构能够满足汽车智能化对电平衡的需求而成为最佳载体,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化对零部件的精准控制能力,使智能汽车电控器件和传感器在新能源车上更易被控制;从新能源汽车视角看,智能化是未来引领消费需求,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程度提升的重要流量入口。因此,从产业全局看,新能源汽车将同智能网联技术深度绑定,而汽车智能化也正在重新定义车险市场。未来车险业务经营更强调与技术、数据共融,车险必然要在数据驱动下实施风险评估,数据共享共通将支持产品定价实时更新、缴费方式更加灵活、理赔效率更加高效、与客户互动更加高频。
聚焦保险公司经营,目前行业新能源车险还面临着成本高企的严峻挑战。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逐年走高,新能源车险对保险公司经营盈利空间的消耗还在扩大。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受年轻车主占比高、营运类车辆占比高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显著高于传统汽车;其次,新能源汽车配件价格较高,可修复性差,以及行业尚未建立成熟的新能源汽车理赔维修标准,导致赔付成本也较高;最后,新能源汽车数据积累不足,定价基础相对薄弱,单纯依靠历史经营数据开展定价的机制难以满足经营需要以及客户、市场预期,仍需借助新能源汽车用户数据,从外部赋能,调优定价模型。
保险经营应对策略探究
1.靶向施策,做精业务经营
一是精准风险识别。保险行业必须加强与汽车行业协会、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售后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科技企业、保险科技企业等相关方的合作,加速产业融合,对外拓展数据源获取,对内加强数据治理,补足数据短板,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为发挥定价、产品创新等保险行业的独特优势奠定基础。
二是精准风险定价。未来数据的价值将会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保险行业有必要在跨界数据融合共创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元件损失风险、动力电池安全风险、驾驶行为风险、辅助驾驶可靠性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新能源汽车独特风险,梳理能反映相关风险状况、适合保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形成从车因子、从人因子、从用因子等一整套风险因子体系,构建相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实现费率与风险挂钩。
三是精准风险管控。向前管好承保端,在获客来源方面把牢入口,在业务发展的萌芽状态合理制定规则;向后对接理赔端,协同理赔开展新能源车的逐案梳理,进一步完善对新能源车风险认知,提炼总结赔付特点,反向支撑承保端风险识别和政策制定。
2.多方布局,做优生态合作
一是强化车企直连。未来新能源车企可能成为在车险综合改革中成功实现去中介化、压降销售费用率的重要主体;同时也只有汽车产业与保险行业深度合作、加强融合,才能够解决风险不明、数据不清等新能源车险发展中涌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公司可以加大与车企合作力度、深度,充分发挥双方协同作用,构建竞争优势。
二是构建服务生态。近年来,我国国民人均消费水平逐年提升,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消费诉求和功能选择更加多元化。保险公司纷纷从过去的重视业务经营向重视客户经营转型,借助自身丰富的产品体系,围绕客户出行、生活打造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赋能车企建立客户全流程“拥车”服务体系,将保险、保养、衍生服务等进行组合,为车企提供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属”服务套餐,共同开拓更多车后生态、车主权益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加深产业融合。立足新能源车企强化生态圈建设的设想,围绕车险长期布局,挖掘汽车产业中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通过投资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企业、汽车后市场企业、新能源汽车科技企业等,推动未来车险经营更好地参与产业生态。
3.前瞻研判,做强经营研究
未来5—10年是汽车智能化的红利期,而智能汽车的到来也将促进保险行业发掘新的保险保障需求,打造新的车险经营模式,以适应产业的变革。为迎合发展趋势,保险行业要主动参与智能汽车保险经营研究,增加测试情境下智能汽车风险保障,关注率先商业化的限定道路场景下智能汽车保险需求。同时持续加强产业研究及业务交流,主动同产业链各主体进行交流研讨,研判保险机会,洞察个性化需求,积极进行前瞻探索,开展专属保险产品定制。
当前新能源产品市场既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也面临着成本高企、风险多变的挑战,能否积极适应新能源车险的考验,将是决定未来产险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保险行业应以培育核心发展能力为根本,探索形成以新能源车险为触点、以客户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加强公司内部优势资源整合,提高公司经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积极参与产业布局保险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