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镇上的每位干部每月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这是年初古蔺县大村镇镇村干部大会上给每一位党员干部安排的刚性任务。一年来,大村镇以党史学习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代办进万家”活动,列出民生实事清单,建立“代办专员”队伍,尽最大努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温暖民心、守护民心。
便民大厅“搬”到家门口
“老辈子,下次你可以把资料拿到大山便民中心或者给村上的陈支书,让他们帮您代办,我们办好后会及时打电话告诉您结果,以后其他事您都可以这样。”医保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赞台村前来报销的老人。“可以在大山办那就方便多了,隔我家不远。”老人说着连忙点点头。
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土城镇的大山村、赞台村、堰塘村三个村合并到大村镇,三个村到场镇大约需要半个小时车程,常住人口1万余人,留守的又多为老人和小孩。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最大化便民,增强群众归属感,加快融入大村镇大家庭,经过调研研究部署,大村镇在大山场镇设立大村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山分中心,在窗口设置上设立了就业、社保、医保、身份证办理等7个窗口,囊括了群众办事频率高的所有事项,对不能现场办理的,建立代办台账,实行工作人员代办。固定安排5个工作人员长期坐班,其中返聘了情况熟、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原大山村支部书记,其任职村干部32年,可以算得上是大山片区的“百事通”。便民中心选址、窗口设置、人员安排都充分考虑群众现实需求和心理需求,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了“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持续做好“两改”后半篇文章,释放“两改”红利。
为民代办“进”入千万家
“我‘业务’很宽泛,帮群众买菜、买肉,都是我常做的事情,群众交代我的事,我时刻记着,老辈子些在家,腿脚不灵活又不会骑车,不帮他们怎么办哦!”菜田村支部书记胡洪介绍道,为群众代办各类事情,已成为他的日常。
为将为民代办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大村镇组建了一支村四职干部中产生的13人“代办专员”队伍,形成以专职代办员为主,无职党员为辅的为民代办制度。按照“无偿代办、部门协同”的原则,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工作机制,明确事项代办条件、代办工作范围等要素,在受理代办服务时,实施台账管理和跟踪服务制度,及时向服务对象反馈事项办理进度。
为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质量,大村镇定期对代办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向代办员发放政策“明白卡”,涉及业务部门进行政策解读、流程梳理和培训,同时镇纪委每月对代办事项落实情况和工作作风进行督查,切切实实做到变“群众跑腿”为“代办员跑腿”。
线上程序“装”下大小事
2021年11月23日,“大村镇一件事一次办”小程序正式上线试运行,柜台办事成为掌上办事、指尖办事,从办事流程、时限、地点、材料等都逐条列项,清晰明了展示给群众。试运行阶段小程序暂时提供办事指南项,据便民服务大厅主任介绍,下一步,将更进一步完善程序,群众不仅能看到详细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实现预约办理、线上办理。着力将一个二维码,打造成像“淘宝”一样的平台,装下群众需要办的大小事,群众将自己需要办的事加入“购物车”,由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期清空“购物车”。
探索更加便民的服务方式,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生动实践,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切实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让服务提供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增强办事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更好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