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eg1.按右下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4)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_,该气体有什么性质: (写出一点化学性质)。
(5)不能用木炭,硫粉燃烧完成该实验的原因是 。
不能用铁代替红磷?(现象+分析)
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同上)
(6)某化学兴趣小组结合探究实验理念对该实验设计了另一套装置,如右图所示: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燃烧后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7)误差分析
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
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原因:
(8)EG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图实验中若止水夹未夹紧,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乙图实验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 。
丙图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丁图实验时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Eg2.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纠错)四个选项都找不到的人,还想在十几亿人中找到对的人………..
A 雉形瓶 B 石绵网 C试管架 D 坩埚钳
二、水
1、水的净化通常用的方法有 ;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 。
2、过滤:目的:
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
3.蒸发:目的:
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何时停止加热:
4、吸附剂: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为 ;明矾的作用为
5、区别硬水和软水用 , 是硬水; 是软水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生活中用 ,实验室用
6、电解水实验的结论(2点):
负极和正极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三、O2、CO2、H2
1、O2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CO2固体叫做 。
H2:无色无味,密度 , 溶于水。
①实验室制O2的原理是(3个方程式):
②实验室制CO2的原理是:
工业上制大量CO2的方法是:(写方程式)
③实验室制H2的原理是:
2、收集气体
A:排水法:适用于 气体,导气管稍伸进瓶内,(例: )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 (例: )
C: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 (例: )
注意: 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便于排出瓶内空气
3、检验氧气: 。
氧气验满: 。
检验CO2: 。
CO2验满: 。
4.实验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试管口应 ,防止
④利用排水法收集时当 再收集,防止
当 表示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
5.写出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试管:
注射器:
6. 写出优点: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双氧水制氧气(方程式):
7.
多功能瓶的使用:
①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进
用此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若集气瓶口朝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进
②排水法:集气瓶内装满水 进;
③若检验CO2,集气瓶内装 , 进
除去O2或CO2中的水蒸气,集气瓶内装 , 进
除去CO2中HCl集气瓶内装 , 进。吸收SO2或CO2集气瓶内装 , 进
8、氧气的用途: 。
9、CO2的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 如何证明发生了此反应?
②与碱反应: ③不可燃、不助燃
10、鉴别:H2、O2、CO2:
[(H2、CO2),(O2、CO2),(CO、CO2)]用______________
11、H2、CO、C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 (可用于 )
② (可用于 )
12.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CO、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四、物质构成的奥秘 地球在流浪,化学不能忘
1、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
物质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2、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例: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电解水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 。
3、质量守恒定律(核心考点):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 。可能改变的是: 。
4表示方法:
Eg1、两个水分子: 2个氢分子: 2个氢原子: 两个氢离子:
镁离子 碳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3价的铝元素 4个二氧化氮分子
Eg2、说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2O 2H20 2Mg2+ 2Fe2+ O2
Eg3、下列物质哪些是由分子构成的( )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 )哪些是由离子构成的( )
①水 ②氯化钠 ③酒精(C2H5OH) ④木炭 ⑤水银 ⑥碳酸钠 ⑦氦气 ⑧硫酸钠 ⑨二氧化碳
5、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 = =
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决定,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原子 电子,形成 离子,带正电,原子 电子,形成 离子,带负电
e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易 电子,形成的微粒符号
6、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
7、人体缺铁元素会得 ;缺锌 ;缺钙 ;缺碘 ;缺氟 。缺维生素C得 ;缺维生素A:
8、硝酸钾(KNO3)是属于 (选填:钾肥、氮肥、磷肥、复合化肥)。
(1)硝酸钾中共含有 种元素;其中K、N、O的原子个数比= ;
(2)硝酸钾中K、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3)硝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列计算式) 。
五、燃烧与燃料 众里寻他千百度,答案不知在何处。
1、燃烧三要素: (缺一则火灭)。
例题:在加油站墙壁看到“严禁吸烟”的标语。吸烟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 ,吹灭蜡烛的原因 。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 (2) ;
3、化石燃料: ;氢气是理想燃料(优点: )。
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六、铁锈颜色: ;铁粉颜色: 。
1、铁生锈条件:铁与 , 会加快铁的锈蚀。
2、铁锈主要成分: 颜色 ,混合物。用酸除铁锈;反应的方程式: ,现象 。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① ,② ,③ 。④洗净擦干(针对 )
4、铝比铁活泼但却不易生锈,其原因: 。
5、合金(混合物)。铁的合金有: (铁碳合金);不锈钢等
七、溶液 心中有期待,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1、溶液、浊液、乳化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①悬浊液:以_____________形式分散在另一物质中。②乳浊液:以_____________形式分散在另一物质中。
③溶液:以_____________形式分散在另一物质中
④乳化: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 ,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
A. 若溶解过程中吸收热量,则溶液温度降低 如 、
B. 若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则溶液温度升高如: 、
C.若溶解过程中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则溶液温度不变 如: 、
E.某些固体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____ 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__等
F.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饱和不饱和互相转化):1. 2. 3.
巩固练习: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化学式:
0.9%的生理盐水 澄清石灰水 碘酒 稀盐酸
向铁粉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向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____________;
只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 ,如____________;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4、结晶的方法:
a.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固体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蒸发结晶);
b.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固体溶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降温结晶)。
例:要配制5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需要加水 。
5、溶解度四要素:温度、100g水、饱和状态、单位为g
T=20ºC,SNaCl=36g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根据右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 ℃时,9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7.4﹪
例题2:、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
20 |
40 |
60 |
80 |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Ca(OH)2 |
0.173 |
0.165 |
0.121 |
0.116 |
0.094 |
(1)随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 。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 g分别放入20 ℃时的100 g水中充分溶解,20 ℃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 ;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1%),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八、酸碱盐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酸碱盐的知识行囊
(一)氢氧化钠应 保存,因为 、
1、氢氧化钠变质的方程式 ;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即碳酸钠的检验)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入 若有 现象,则氢氧化钠已变质,方程式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 若有 现象,则氢氧化钠已变质,方程式
③取样于试管中,加入 若有 现象,则氢氧化钠已变质,方程式
④能否用酚酞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为什么
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除去Na2CO3的干扰,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若 则部分变质,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
①为什么要足量? 有什么作用?
② 可以将足量的氯化钙换成氢氧化钙吗?
③可以将足量的氯化钙换成稀盐酸吗?
4.除去NaOH中的杂质Na2CO3的方法: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再过滤,即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二)CaO作干燥剂 别在一棵(dao)树(ti)上吊死,抓紧时间再换一棵(dao)试试
1、CaO作干燥剂的原理: (方程式)
2、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CaO是否还能作干燥剂的方法:取样于烧杯中,加入 ,触摸烧杯外壁,
若有 现象,则还含有CaO,还能做干燥剂;
若无 现象,则还不含有CaO,已完全失效
3.若氧化钙加水后没有发热感检验Ca(OH)2 :(氢氧根与钙离子的检验)
①取样溶于水,取上层清液通入 ,若有 现象则含有Ca(OH)2
或②取样溶于水,取上层清液滴加 ,若有 现象则含有Ca(OH)2
或③取样溶于水,取上层清液滴加 ,若有 现象则含有Ca(OH)2
4.检验CaCO3: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 现象则样品中含有CaCO3
(三)、Ca(OH)2 变质原理: (方程式)
1、检验Ca(OH)2是否变质: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 现象则变质。变质后的产物为 ,
所以一瓶Ca(OH)2暴露的空气中成份可能是 、 或 。
2、检验Ca(OH)2 变质的产物:
取样于试管1中加入稀盐酸若有 则变质产物中含
另取样于试管2中,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的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若有 则还含
例1:甲、乙两同学在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对“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探究,
(1)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甲同学提出:可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水生成进行判断。
乙同学认为不行,他的理由是 。
(2) 乙同学提出:可根据课本表述“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来设计实验方案。请你把以下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方案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再逐滴滴加盐酸,并搅拌,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方案二】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充分搅拌后,再往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以上两个实验方案均是根据 (选填“酸”或“碱”)的特性消失,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根据另一种反应物的特性消失设计实验方案三:
【方案三】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再往其中
加入 ,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3) 甲、乙两同学在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多次测定溶液的pH,并据此画出如右图的曲线,请回答:
据图曲线变化也可判断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依据是 。
例2:小刚、小云、小红发现一瓶瓶盖破损的NaOH白色粉末,不知道是否已经变质,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NaOH粉末是否变质?它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①可能是 ; ②可能是 ; ③可能是 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探究活动一]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决定用PH试纸测得其溶液的PH值,请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小刚测得此溶液的pH为11,则该溶液显 性,由此小刚认为猜想①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刚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
(2)小红在老师指导下用以下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此样品中含有Na2CO3 |
|
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 |
此样品中含有 |
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探究活动二] 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经老师的指导,小云设计了实验方案: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1)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装置A应与装置B中的 (填“a”或“b”)相连,另一端再与装置C相连。装置B的作用是 ;
(4)往装置A中加入盐酸前,打开铁夹开关,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空气一会儿,目的是 ,再接上装置C和D;
[反思提高]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说明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对于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将杂质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填序号)溶液。
A.CaCl2 B.HCl C.Ca(OH)2
6、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例题: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以下物质能反应的方程式:
Fe + HCl = ;Zn + H2SO4 = 现象 ;
Al+ HCl = ;Mg + H2SO4 = ; Cu + H2SO4= ;
Fe + CuSO4 = 现象 ;
Zn + CuSO4 = ;Ag+ Cu(NO3)2= ;
7、复分解反应:酸、碱、盐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酸不酸?涩不涩?咸不咸?苦不苦?让你尝遍化学美味!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
切记;均易溶于水的盐: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方程式:
Na2CO3+CaCl2 NaCl+H2SO4
Na2SO4+BaCl2 NaCl+AgNO3
CuSO4+Fe(OH)3 K2CO3+H2SO4
CaCO3+HNO3 K2SO4+NaCl
Cu(OH)2+Na2CO3 AgCl+HNO3
①白色沉淀(6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色沉淀_______红褐色沉淀_______
②.溶液颜色:浅绿色_____eg:_______.______蓝色_____eg_______.______黄色______eg______.______
8、物质的检验:
检验酸性溶液的方法
检验碱性溶液的方法
碳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的检验:
羊毛跟棉线:
9、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CaO 、Ca(OH)2 、 、NaCl 、NaOH 、 、 、Na2CO3 、 、 、天然气 干冰 烧碱 CaCO3 、 K2CO3 小苏打 、
酒精 铁锈 双氧水 氨气
10.用途、性质:
(1)浓硫酸的特性 (2).浓盐酸的特性
(3)干燥剂:
可做干燥剂,因为 ,但不能干燥
可做干燥剂,因为 ,但不能干燥
可做干燥剂,因为 ,但不能干燥
(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化学化学方程式 ]。
(5)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____________(亚硝酸钠)有致癌作用。
(6)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甲醇(CH3OH)有毒,使人眼睛失明。
(7)配制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写方程式):
此方程式还有一个用途是
(8)误食重金属盐可喝些 来解毒
(9)用途:
Ca(OH)2
CaO
NaOH
CaCO3
Na2CO3
NaHCO3
九、食品中的有机物
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
2、什么是有机物?: (特例: 不是有机物)
十、化学与社会发展
1、 使用电池: 能转化为 能;燃烧物质: 能转化为 能或 能等
2、 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
3、 SO2主要来源于 、主要危害
4、 NO2主要来源于 、主要危害
CO2主要来源于 、主要危害
氟利昂(冰箱中的制冷剂)主要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建筑工地)——沙尘暴CO(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有毒)
5、 材料分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4个)
金属材料(2种)
有机合成材料(5个)
复合材料(4个) 天然纤维(羊毛、兽皮、蚕丝、棉花等):吸水性、透气性好,不耐腐蚀。
化学方程式汇总 确认过眼神,遇到会的题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用于照明弹等)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注意:反应前在瓶底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
4.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现象
5.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现象
6.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7.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8. 一氧化碳燃烧:
9.CO2通入紫色石蕊试剂: 现象
10.加热变红的石蕊试剂: 现象
1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因:
12.制氧气的三个方程式:
13 CO2的工业制法:
★置换反应
14.Fe + 2HCl === (现象: )
15. Fe + CuSO4 === (现象: )
16.Fe + 2AgNO3 === (现象: )
★复分解反应
17.稀盐酸除铁锈: (现象: )
18.稀硫酸除铁锈: (现象: )
19.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酸碱中和)
20. 盐酸和熟石灰反应: (酸碱中和)
21.氯化铵和熟石灰不能一起使用的原因:
22.检验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的三个方程式
2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4.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25. 炼铁的原理:
(现象: )
CO为什么要“早出”? CO为什么要“晚归”?
尾气处理 产物检验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