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7月22-24日之间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标志着炎热天气的极致。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暑不仅是一个气象节令,更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将一起探寻大暑的由来、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民间习俗、养生、饮食等常识。
一、大暑的由来及气候特征
大暑之名,最早可追溯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之“大”,在于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衣裳溻透”的说法,足见大暑之热。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但却是农作物生长最快期间,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雷暴、台风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二、大暑的民间习俗
① 送大暑船:在浙江沿海一带,大暑这天有送“大暑船”的民俗活动。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也有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大暑船是按照旧时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的,船上装有酒、米、水果等物品,由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以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康。最后,将“大暑船”运至码头进行焚烧,以此送走暑气。
②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人们将仙草熬制成仙草冻(广东一带叫凉粉),再与牛奶、椰汁等搭配食用,既香甜嫩滑,又冰冰凉凉,具有清热解暑、解毒凉血的功效,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③ 喝羊汤: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④ 吃凤梨: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⑤ 饮伏茶: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感到口渴。在温州等地,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但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温州人会在伏天煮一大锅茶,免费供应给路人喝。
⑥ 晒伏姜:在河南等地,大暑时节有晒伏姜的习俗。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⑦ 烧伏香:大暑时节,福建莆田人家有烧伏香的习俗。伏香,是一种特殊的香料,具有驱蚊避疫的作用。在大暑这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里焚烧伏香,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同时也希望驱赶蚊虫和疫病。
除了上述习俗外,大暑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各地的食俗也各具特色。大暑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顺应,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大暑期间养生小常识
① 吃药粥滋补身体: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② 吃姜暖胃增食欲: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的功效。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
③ 食家禽气血双补: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
④ 情绪管理: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⑤ 静心养生: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四、大暑期间饮食小常识
① 清热提神:适当吃些苦味食物,既能清心,还能预防中暑。另外,苦味食物还具有醒脑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乏力感。推荐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等。
② 补充能量:推荐食物: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大暑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
③ 益气养阴:推荐食物:建议多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此外,山药、大枣、鸡蛋、蜂蜜、莲藕、木耳等也有滋阴功效。夏天天气湿闷,容易耗气伤阴,出现虚弱无力等症状。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增强体质。
④ 解暑健脾:推荐食物:绿豆汤、莲子等,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则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人容易疲劳和食欲不振。因此,应注意健脾养胃的食物摄入。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节气,同时,也要防范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大暑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顺应,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炎热的夏季里,注意情绪管理、静心养生,饮食上应清热提神、补充能量;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习俗带来的清凉与温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