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一方面,多个热点城市被约谈而出新政;另一方面,“三道红线”对房企形成重大融资制约。如果对于个人房贷也实施压降,则逻辑上是顺通的。
房地产贷款占比低于30%,是什么概念?
在此,老杨通过历史数据给大家解释一下。
房地产贷款,主要是个人按揭贷款,次要是开发贷,最后是土地贷。
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净增房地产贷款12400亿元,环比减少29%,同比减少11%。
从季度数据看,今年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跌。需要说明的是,从历史数据看,二季度贷款净增额往往都要小于一季度,这和一季度银行主动放贷等惯例是有关的。
仅看一季度,其实最点是2018年,近两年则出现下降。说明近两年对于房地产融资的控制是加紧的。
从占比来看,房贷占比=净增房地产贷款/净增人民币各项贷款。
今年2季度,全国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为24.8%,也即近1/4的资金是投向房地产领域的。
这一占比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下半年,超过50%!众所周知,当时货币宽松,房地产政策宽松,房地产去库存,所以大水涌入房地产。
今年上半年的占比,其实相比高点已经腰斩。调控效果相当显著了。
既然看全国总占比,已经降至30%以下了,为何相关部门还提新要求?
结论是:总量达标,但部分银行超标了呀!
接下来,我们仔细看看最重要的个人住房贷款
2020年二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
观察历史数据,2004年四季度-2014年四季度的10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1.6万亿元上升至11.5万亿元,期间新增房贷余额约9.9万亿。2015年-2017年四季度,短短3年时间,贷款余额迅速攀升至21.9万亿元,期间新增贷款余额约10.4万亿。对比2004-2014年间的9.9万亿余额新增可以看出,本轮仅用了30%的时间却增加了105%的贷款。
总规模增得很快。但增速却并不高。历史上最高增速出现在2010年一季度,09年货币大放水的结果也!
2020年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12100亿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1%,房贷余额新增额目前绝对值仍处于历史较高位。观察历史数据,2016年四季度以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连续回落。
从全国人民币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来看,2020年二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额占新增境内贷款比例为24%,环比增长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同比来看,今年二季度个人房贷占新增贷款比例相比去年同期更低,主要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贷款主要投放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上。观察历史数据,该指标大致出现三个高点(30%以上),分别发生在2007、2009年和2016年。
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
这里,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占全国一、二手房成交总额的比重与9%公积金贷款占全国住宅成交总额比重的历史平均值加总,估算出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
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2.2%,环比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观察历史数据,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居民购房杠杆快速上升,2016年四季度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位,为44.6%。2017年一季度,该指标小幅回落至44.4%,此后7个季度连续下行。2019年一二季度小幅上升,三季度下行,四季度再次小幅上升。2020年一二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继续小幅上升。
上半年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持续小幅下降,这有助于刺激居民贷款购房。但需要看到的是,自4月以来,5年期LPR已连续4个月未调整,说明货币宽松边际收窄,下半年若5年期LPR 未明显下调,房贷利率大概率不会大幅下降。7月份以来,深圳、杭州、南京、东莞、宁波等热点城市收紧了调控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态度,预计三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不会大幅变化。
结合上述数据,老杨的感觉是:
开发商端,确实存在违规融资、高杠杆、高负债的不良现象;但个人购房端,除了深圳、杭州还存在一定程度违规融资炒房的现象,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基本都属于合理、正常、健康的个人融资,也即通过商业按揭与公积金贷款。
对于个人购房融资,没必要进一步收紧政策了!否则,反而容易误伤合理需求!
从金融防风险的角度看,我国个人购房首付比例,首套贷款三成为主,二套贷款四成或五成为主。这一首付比例,全球最高。而全国房价不可能总体下跌超三成的!绝无可能! 也没什么风险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