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吊”,这个词现在成了“热词”,围绕着它产生了不小的争论。我纯粹从字词的角度来谈点浅见。
缢吊,我手头的几部辞书都没有它。看来是个新词。不过,可以先把它拆开来,看“缢”和“吊”是什么意思。弄清楚了“缢”和“吊”的意思,就基本知道“缢吊”的意思了。
先看“缢”。
缢 勒颈绝气而死,上吊。(《辞源》第2458页)吊死;勒死。(《辞海·语词分册》第1273页)它们的例句都是:“《左传·桓公三十年》:莫敖缢于荒谷。”
《王力古汉语字典》解释的具体些。一是“吊死”。《金史·哀宗纪·下》:“帝自缢于幽兰轩。”二是也指将他人勒死。《左传·昭公元年》:“公子围至,入问王疾,缢而弑之。”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用绳子勒死;吊死”。并且指明是书面用语。
再看“吊”。
《辞源》只有两个义项。第一,同“弔”。见“弔”。第二,旧时称钱一千为一吊。
再看《辞源》对“弔”的解释。弔,也作“吊”。⑴对有丧事或受到灾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⑵悲伤,怜悯。⑶善。⑷取。详“弔名”“弔取”。弔名,就是弔取声名。弔取,提取。⑸悬挂,如弔打,上弔。本字作“了”的倒体,就是“了”字倒着写。⑹旧时钱一千文叫一弔。(第1041页)
《辞海·语词分册》将“弔”归为“吊的异体字”。所以,只有对“吊”的解释。
在《辞海》里“吊”有两个读音,一是“diào”,二是“dì”。
音“diào”时与《辞源》同,也是六个义项。不过,它的第六个义项是“通‘淑’。善”。在“悬挂”这个义项的例举是“吊桥”“吊灯”。“提取”的义项例举是“吊案”“吊卷”。
《王力古汉语字典》只收“弔”,而且只有三个义项,即慰问丧家或受到灾祸的人;善;旧时钱一千文叫作一弔(晚起义)。
从这三部辞书里可以看到“吊”的基本义是“对有丧事或受到灾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
《现代汉语词典》却对“吊”的基本义来了个颠覆性的解释。它的解释是:
吊(弔)1 ①悬挂。②用绳子等系着向上提或向下放。③把球从网上轻轻打到对方难以接到的地方。④把皮桶子加面子或里子缝成衣服。⑤收回(发出去的证件)。
吊(弔)2 旧时钱币单位,一般是一千个制钱叫一吊。
吊(弔)3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从以上几部辞书的解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缢和吊都有上吊而死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是同义词。
那么它们能不能组成一个词呢?我的意见是不是不可以。意思相近或相同的字(词)是可以组成一个词的,如打击、思想等等,缢和吊组成“缢吊”也没什么错。
为什么“缢吊”会产生很大的争论呢?我看主要是由于“缢”有“自缢”和“他缢”。人们关注的是死者是自缢而亡还是他缢而亡。发布公告者用了一个含有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词意的词来表述,自然要引起公众的争论。这种争论的实质不是该不该用这个词,而是死者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现在自杀和他杀形成了不小的两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