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是决定者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0这个数字的时候,它的意义可以非常丰富。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0表示什么都没有”。
然而,0还可以表示起点,还可以用来占位……
0和其他数相比,看上去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可是深想片刻,却又那么的复杂。
就拿0的其中一个意义来说:“0表示分界线”是最让人值得玩味的”。
大家知道,数有正数与负数之分。什么是正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什么是负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这也太神奇了,一个数到底是正数还是负数,居然是由一个“虚无”的数——0说了算。
而这个0又由谁说了算呢?
其实在自然界中就能找到很多例子。
零上15摄氏度记作+15摄氏度,零下30摄氏度记作﹣30摄氏度,这里的0摄氏度由“自然界中水结成冰的温度”说了算。
珠穆朗玛峰高+8848.86米,吐鲁番盆地高-155米,这里的0米由“海平面的高度”说了算。
这些自然界中某一特定现象或特征设定为0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毕竟这是“客观自然”决定的。
而“主观人为”设定的0就要复杂得多。
例如淘气向东走150米记作+150米,那么向西走100米就可以记作﹣100米。这里的设定其实就是将淘气的初始位置看作0.
再比如,我们去银行存取钱,存折上+2000元表示存入2000元,而﹣1500元则表示取出1500元,这里的设定是将存折上初始钱数设为0。
由于这些“主观人为”设定的0不同,因此有可能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
例如:
表1
刚看到表中的数据,或许你会感到吃惊:这些小朋友的身高怎么这么矮呢,居然还有负数的身高,可真离谱……
当然不是!
事情的真相是:学校篮球队要招收一批新队员,要求身高必须在160cm以上,为了方便记录,记录员就将160cm设定为“0cm”,于是就有了上述的记录结果。
事实上,这几名同学的身高是这样的:
表2
很明显,这样的记录方式不仅简洁,还方便进行比较。
0既然可以被主动地设定,那么不同的设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比如,在表1中奇思的身高被记录为“1cm”,但是到了区篮球队选拔时,却被记录为“-4cm”,身高一下子就“从地上掉到了地下”。我们不难发现,区篮球队选拔的最低要求是165cm以上。
从这个方面说,“0分界线”的设定真的太重要了!
二、认清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在“0分界线”的裁决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空间。
半个学期过去了,给班上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期中练习,根据班上的练习情况,把全班的平均分90分作为“0分界线”统计了数据:
第一学习小组
不难发现,我把“0分界线”从0分抬高到了全班平均分90分,清晰分出“正数”和“负数”,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关注度。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紧迫感,这是数学原理在人性领域中的应用。
假如,“0分界线”可以自由移动,那么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不好”就可能被任意定义,如果我把“0分界线”抬高到100分的位置,那么相应几个同学的成绩就会被分别记作:-15,-9,-1,-8,-14。
天哪!全部是负分,同学们辛辛苦苦学习了半个学期,得到的却是却是负分,没有一个是“合格”的!
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0分界线”在不断的快速上移,如今早就由“合格”的位置提升到了“优秀”甚至是“顶级”的位置。
在这种高位的“0分界线”衡量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成了人人自危的“负数”。
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现象:十多年前,只有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补课,现在连最优秀的学生也一起加入到了万马奔腾的补课洪流,不断印证那句话:
“比自己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我岂能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