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年轻人都在讨论“万圣节”,一些商家也已经开始进行节日的布置和装扮。到底万圣节是个什么节呢?我们应该过“万圣节”吗?
1·万圣节的来历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1月1日。万圣节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10月31日叫“万圣节前夜”,通常是整个节日最热闹的时间。
万圣节的来历有好几个版本,比较靠谱的一个版本是,万圣节的活动源于季节交替时的驱魔仪式,大概源自公元前500年前后。
那时候,每年的10月31日是当地夏季结束的日子,也是严酷冬季的开端。大概是因为冬季难熬,人和家畜都容易因为寒冷而致病,所以人们就认为是有鬼怪作祟。
于是就在这天把家里的烛光、炉火全部熄灭,再把自己扮成各种可怕的样子以吓退恶物,之后再重新点起灯光、炉火等,开启新的生活。
到9世纪前后,教会发现“圣徒”们没有自己的节日,就决定把11月1日定为“所有圣徒的节日”,比当时的“鬼节”晚一天,后来人们干脆合二为一。
不过也有传说称,万圣节前夜,s神会把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统统召回人间。出于对他们的恐惧,人们就燃起篝火,照亮大地上的所有角落。
还把自己化妆成各种吓人的样子,让鬼魂分不清孰是孰非,以此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几乎所有关于这个节日的恐怖故事也是由此而起。
还有种说法,类似于“丰收晚会”。就像他们的“五月节”是用来赞美春天的一样,在秋季收获之后,人们以各种活动庆祝丰收;当然这天也是“果树女神”的节日,于是人们燃起篝火,烤各种美食来庆祝。
2·万圣节的习俗
最初的万圣节活动非常简单,大多只是在教堂里举行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万圣节早已变成人们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吓人,以及互相展示奇特造型的日子,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味道。
在近代万圣节的习俗里,孩子们逐渐成了主角,家长们会帮孩子装扮成小精灵、小妖怪,各种卡通人物,甚至是外星人等等,然后去敲邻居的门,嘴里说“不给糖果,就捣乱!”。
被敲响房门的人,大多会给孩子一些小零食和糖果等,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家里没人,孩子们就会在门把手上涂肥皂,或者堵上烟囱等,以示“惩罚”。
当然,万圣节装饰离不开“南瓜灯”,南瓜灯又称“杰克的灯”,相传源自一个酒鬼。
据说古代西方有个叫杰克的酒鬼,没事总爱做一些无聊的恶作剧。有一次他又喝多了,竟然把一个魔鬼困在树上反复戏弄。
不久后这个酒鬼过世了,因为他生前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所以无法升入“天堂”,又因为戏弄了魔鬼,D狱也不让他进,他就只能在漆黑的夹缝里到处游荡。
后来杰克弄到了一块燃烧的炭火,就把它放在大红萝卜刻成的灯笼里,提着灯笼永远到处游走。
后来,人们发现用南瓜来刻灯远比用萝卜要容易,于是南瓜就慢慢成了万圣节的主角。
3·我们不应该过这个节
很快就是西方的万圣节了,其实这个节我们根本不应该过:一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万圣节”,没道理去过别人的;二是西方的节多数源自宗教,我们没必要去凑热闹。
从节日传说和形式上看,万圣节其实就是“鬼节”,和我们的“中元节”有点类似但又大不相同。
万圣节装饰的儿童卧室children’s bedroom decorated for
一是我们的中元节重点在于缅怀祖先,人们会从七月初一就请出祖先牌位,摆上美食美酒加以款待,一直到七月末把祖先“送走”。
全程恭敬而虔诚,正像乾隆年间一本县志中所说:俗谓祖考魂中元节庙普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中元节的所有仪式都饱含亲情和感恩之心,就连寺庙道观中的仪式重点也都在“普渡”“赦罪”而不是驱逐。
而西方的万圣节几乎所有的仪式的重点都在于“驱赶”或“回避”,并没有多少对于前人的缅怀和纪念,这和我们的传统是不相符的。
另外万圣节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宗教节日之一,最早是为了纪念或者向圣徒们表达敬意,并没有太多民间性质;就算后来与民间节日融为一体,也是为了庆祝人家的丰收或者驱赶人家的恶灵,跟我们的传统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要过,不如重视我们的七月十五“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