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其始于网络,后流布与日常。在日常的交际中习见习用。
吐槽,汉语词汇,原义为: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后来,其词义逐渐演变为:发出调侃或疑问的人(此义使用极少);代指调侃的内容;嘲讽;抱怨等。其中最普众化的用法,即是带有抱怨意味的一种情绪化表达。
吐槽一词,源于闽南语汇中的“黜臭”。由于旧时没有确定对应的汉字,便根据读音“thuh-tshau”,用”吐槽“、”吐嘈“、“托臭”等作为相应书写的汉字。而随着动漫在中国的流行,动漫界对于源自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有类于中国的传统曲艺“相声”)的翻译,就用“吐槽”当作译词。最早采用此译的是台湾地区,后来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加强,这个译法就通过网络媒体传至大陆并逐渐流行开来。
“吐槽”一词的词义很微妙。中文里的“吐槽”除了原来动漫中的意思以外,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或意味。比如“挖苦”、“找茬”、“抱怨”等。意思是在对方(同伴、朋友、亲人等)面前,不配合对方,有意不顺着他们的意思说话。在同伴或朋友说一些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故意说实话,揭穿场面或大话,不给同伴或朋友面子。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情况往往带有相当的戏谑或玩笑的成分。这样的话,“吐槽”的字面意思就成了“往人家碗里面吐呕吐物”之义,意为不给人家面子,当面揭穿或数落的意思。
到今天,“吐槽”的更为普遍的意思,则是更趋于表达一种抱怨或轻微不满的意思。如果照应字面的意思,则更多的是“吐于槽”之义。这就使得“吐槽”一词更加本土化,几乎完全脱离了从日本动漫翻译过来的原始意义。从常识来说,一定是不愿不肯不想吃下去的东西才“吐于槽”的(这似乎是以牲口喻人,但字面也只能如此解释)。
有人说,“吐槽”的本质是回应,即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所作出的反应。今天看来,也未必如此。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似乎也能“吐槽”。从语义方面来看,今天的“吐槽”,表达最普遍的情绪,即是一种抱怨和轻微的不满。没有义愤填膺的强烈愤慨,也没有呼天抢地的悲痛欲绝,一般来讲也不存在什么恶意或蓄意。
另外,“吐槽”也被赋予了轻松幽默的特征。上海东方卫视有一档节目,就叫《吐槽大会》。围绕一个主题,几位段子手轮番上阵,相互调侃吐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引得观众大笑不止。而这,也似乎是“吐槽”一词在流行使用的过程中的另一种衍生的妙用吧。
“吐槽”一词始于闽南方言,借用与外来词翻译,而又流行于网络,最后又回归日常生活之中,其流行变化的过程也见证了语言的奇妙。不过,这个词的流行,似乎还仅限于日常的书面语之中。即使是作为书面语词,还未能登大雅之堂。语言学上的很多事情我们往往“说也说不清楚”,我们也只能用心体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