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月25日电 (祝欢 尧欣雨)“近年来,成都不断重塑城市空间,而提高绿色空间利用率,为绿色空间多维度赋能,则是成都快速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切入点。”25日,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李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绿色空间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能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在正在召开的成都两会上,“公园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正积极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2021年,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域增绿项目2888个,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环城生态公园全线贯通,新建各级绿道78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23.8万平方米,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1.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3%,“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城市靓丽名片……这是成都市市长王凤朝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呈现的亮眼答卷。2022年,成都将继续坚持“双碳”引领,出台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调整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成都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是如何把良好的绿色生态‘底色’从‘颜值’转变为‘价值’。”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兵表示。川西林盘是成都特有的“近自然”田园生态系统,实质上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人居环境和生态碳汇系统。然而,川西林盘对于低碳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刘卫兵建议,要将川西林盘保护与其经济发展转型和生态碳汇价值等相结合,通过对其碳汇效应的科学合理利用,将川西林盘资源转变为生产力,助力成都形成全国零碳经济区发展的示范样本,助力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增加林盘居民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利益关联主体的角度来看,大家应该形成合力,共建共享,才能更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在我看来才是核心要义。”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赵锐认为,成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时不仅应有政策的引导,还需要商业激励以及全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