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从来没有能够保持手机续航一天,他们只是保持手机待机一天而已。
鉴于锂电池的独特个性,让我们先定义一下:
续航,指持续不断主动与手机交互的情况下的电池持续能力。(此能力主要考察的是满载功耗,电池电量大小等)
待机,指不主动与手机交互的情况下手机自然放置状态的电池持续能力。(此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待机功耗,各种外设的低功耗模式效率,后台唤醒频率等)
剩余电量,一般锂电池有三层0%和100%,用户只能看到最里面的一层(图1)。
国内主流的续航测试中,目前的主流智能手机通常都只能续航5~10小时。续航达到24小时的主流手机根本不存在。如果按照主流评测机构给出的续航水准,智能手机电池电量需要是现在的三倍才能满足续航一天的需求。
如果换个方案,把续航换成待机,对于主流的待机测试而言,目前所有主流的智能手机都能超过一天,一般可以达到两三天。十年前的智能手机待机可以达到五天甚至更多,现在似乎一般只能待机两三天。
关键是电池多年跟不上“摩尔定律”,已经远远落后了!
现如今,无论多大的手机电池,电子元件、软件都能快速把电量榨干,后台定期唤醒的应用越来越多了。你可以脑补一下给手机装上intel i9 CPU爽爽的样子,但几分钟就能把电池榨干。
如果真的要「续航一整天」,主流智能手机需要10000~15000mAh的电量,这样的手机难以握持。
所以,手机电池能用一天是假象,这只是手机厂通过各种优化和权衡守住的一条大致底线。
如果是说待机,现在的智能手机就算能待机三天,但那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意义么?
话说回来,锂离子电池的发明还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最早的大哥大用的都是效率非常低的镍镉电池,就是那种充电2小时通话5分钟的效率,而且那个时代的电池还给现在的手机用户留下病根了,现在还有人问是不是电池用完了才能充电,还有头三次是不是必须要充满?其实现在的手机充电真的可以随意,也别怕什么充一夜会出问题,只要你愿意你充一个月都不会有问题。
而三位在锂离子电池做出突出贡献的教授,终于在2019年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了:约翰·B·古迪纳夫 M·斯坦利·威廷汉 吉野彰。为什么说是终于呢,因为锂电池已经大面积应用很多年了,这个奖多少来的有点迟?
可能这个诺贝尔奖是对锂电池时代的总结吧,因为这几年新材质电池的消息不绝于耳,当然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实验室里面的产物和量产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但是如果哪一个厂商率先量产了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而且,锂电池还是个玄学,像个孩子一样:过放了死给你看,过充了炸你一脸,温度低了装死。
为了伺候好这个宝宝,无数工程师绞尽脑汁,弄出个保姆,叫电池管理系统(BMS)。这个BMS专门负责照顾好电池,不要过充,不要过放,冷了加热,热了降温。让电池舒舒服服地工作。自然,估计电池还剩多少电,也是它的任务。
但是,有温度、寿命、使用情况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东西,BMS测电量是不可能测得准的。工程师头发都掉光了也没办法,只好产品和UI的同学上喽。
工程师:现在估计还有10%的电了,现在外界挺冷的,我也拿不准电池还有多少电了。
产品:让用户赶紧充电去啊。
UI:我马上让它显示只剩1%。
用户:我靠,1%了,充电!
至此,锂电池能否撑一天,充满了智商税的考验,套路太深太多了。
不过,当你知道了手机充满一次大约耗电0.003-0.008度电,每年耗电小于1度。所以,你就知道了,手机锂电池真的很渺小,说它套路也有点不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