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圈中有两个非常形象的词:“圈养”和“散养”。
显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育儿概念,大家对“圈养”的态度基本相同,或多或少都有着批判;但是,大家对“散养”这个概念的理解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今天,我不想给出“散养”的定义,或只是单纯的批判或支持,我只想谈谈大家对这个词可能产生的误解的一些看法。
“散养”也需要制定规则,为什么父母那么累?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对父母对他们的初生婴儿感到非常兴奋,并希望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们只要你快乐地做自己,对你没有其他要求。
等到孩子可以说话和走路了,父母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而不是压抑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填鸭式的喂养,所以他们教会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有时在玩耍时吃饭,一顿饭可能会持续一两个小时,而食物通常会洒满整个屋子。父母不理会他们的孩子,跟着打扫卫生,食物凉了就帮着加热。
在玩耍方面,他们也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己想玩的东西,并在外出时陪伴孩子。
有时候,孩子在疯狂玩耍时拒绝回家,他们不忍心强迫孩子回家,于是只能焦急而疲倦地等待。
哄孩子睡觉则是一件令他们非常头疼的事,有时孩子玩性大发,他们只能不时提醒孩子“该睡觉了”,然后陪着孩子玩,直到孩子疲倦和乏困。
父母心中隐隐有些疑惑:快乐的孩子很好,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么累?有时,当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时,我们自己似乎不快乐。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这个冲突变得更加激烈。老师反应说,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比较任性;孩子不适合幼儿园生活,拒绝去。
起初,父母觉得幼儿园不符合他们的育儿理念,但是在更换幼儿园后孩子的问题仍然存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对父母对孩子有最终的期望,那就是“让自己快乐”。他们看到“快乐”非常重要,孩子的“意愿”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但是这句话只是期望,而没有方法。养育者从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得到的经验是“约束和限制本质上是令人不快乐和压抑的”,于是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快乐。
从父母本人的角度来看:代价是牺牲了父母的快乐,忽视了意愿,并限制了管理孩子的手段。
这个场景就像是为了不给孩子“套圈”,父母将自己置于了“圈套”中,然后按照孩子的意愿奔跑,这真的很辛苦。
对于孩子:他注定要在自然规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生活;孩子当时想要的和想要做的事情不一定对他有好处。
父母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建立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使用灵活和针对性强的“圈”,以尽量避免孩子与自然和社会规则之间的“圈”发生正面碰撞。
从大约两岁开始,孩子就处于从被动克制到自我克制的发展关键阶段。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来体验自己的意愿,同时,他们需要通过安全对抗父母设定的界限,来转化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那么,什么是自律?往大而空忽悠,我会告诉你“随心所欲不逾矩”,但这可能太抽象了,让我们做个比喻。
我们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就像家里的墙一样,它限制了我们可以去的地方和不能去的地方,否则我们会碰壁。
有时,我们半夜起床去洗手间,经常闭着眼睛回来而不必打开灯,因为哪里有墙,哪里就有门,它已经在我们心中,我们已经非常适应,可以去需要去的地方。
“散养”也需要积极培养,让我们看看另一个故事。
一对父母看着其他父母带孩子去参加各种早期教育班,亲子班和兴趣班,他们对此并不赞同,认为孩子自然成长就好。通常,他们让孩子在家中或带到附近的公园玩耍。
但是,在幼升小面试时,孩子的考核结果非常一般,上一所好学校成为一个问题。
此外,在与同事、朋友一起带孩子旅行时,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玩耍能力与其他孩子完全不同,玩起来有点困难,而且孩子还有些沮丧。
考核和素质的落后使父母内心有些不安。
上小学后,孩子更加羡慕同班同学的一些才华,并积极要求学习,于是父母很高兴地满足。
但是,他们发现经常申请课程,并购买一堆相关用具。经过几次学习后,孩子就改变了兴趣,他们不得不重新报班并再次购买。
看到花了很多钱,房子里放了很多东西,但是孩子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也没有对什么是真正感兴趣的,父母不禁担心起孩子的未来 。
“散养”也需要发展养育孩子的能力,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所谓的探索世界的机会,让我举几个例子:
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视野,并为孩子创造更多与优质同伴互动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活动,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通过咨询和实地考察选择满意的教育机构,以补充自身的能力和能源不足;儿童能力的发展还要求父母积极投资,并培养儿童自己的选择和创造资源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习承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孩子意志力的发展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目标。
当父母鼓励孩子兴趣时,还需要让孩子承担自由选择背后的责任。当孩子的新鲜感过去并且在学习中遇到阶段性障碍时,父母要会使用“责任”要求孩子坚持不懈,这也是使孩子从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过程之一。
在现代,许多父母非常重视给予子女幸福和自由。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还需要辩证地认识到:自由是以能力为支撑,以承担责任为代价,以社会规则为边界的。
在此培训的过程中,越早期越需要家长的积极干预。
当孩子锻炼出一定的选择和自律能力后,就可以给他更多选择的权力;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自己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时,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继续锻炼的空间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家庭教育不可忽视,育儿路上共同成长。
最后用简短的话给大家一个思考方向:
“圈养”的问题不单是有边界,而是确定边界,如果范围太小,孩子就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散养”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边界,还必须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灵活地调整并坚持边界的范围,以限制和保护自己。
同时,“散养”并不意味着父母不需要谨慎地进行耕种,仍然有必要在早期阶段积极抑制和提供“营养”,当孩子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能力时,再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