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和结尾都提到了一块石头,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未用,之后石头贪恋红尘,想去人间“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一遭,和尚道士遂将其变为一颗宝玉经历人间,经历后又复归顽石。
这块石头是非常好的象征,可以把书中数之不尽的悲欢离合,爱欲恶恨都包含进去,甚至可以把整个人类从地老天荒到海枯石烂的故事都包进去,同时也点示人生中所有的悲喜都是由一念而生的,许多人和事都是有最初的一个念头发展而来。石头本来无欲无知,自生自灭。但当人人出生后就要长大,有所追求,有所作为,否则就像那块石头没有被利用,觉得自己无所立锥,无所适从。书中又说“翻过跟斗来”,也就是人要经历才能长大,否则只告诉他道理,不让他去经历,他永远参悟不透。无所用则无所参,无所参则无所悟,从古至今已经积累了太多的人生道理,《资治通鉴》《过秦论》等,但是人们依然做着同样的傻事和错事,错误循环。
第一百二十回的尾声“这一日,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钱经过,见那补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说明石头变成玉,最后又从玉变成石头,石头是指未到世间和到过世间后,玉指世间的阶段,“玉”谐音“欲”,指人的所有欲望。
“无宁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未生之前是身前,身死之后是身后,投胎于凡间之时是枉入红尘,这首诗表达了曹雪芹“玉”的哲理。“玉”象征人的欲望,宝玉衔玉而生,一旦出生就有欲望,也泛指人类,每个人都是衔“玉”而生的。胎的欲望是顺其自然的生长,要吸收母血,要长大,要出生;出生长大了,欲望也开始多了,求学受教成为社会人;成人后又有了性的欲望。红楼梦中所有的事都是人的“欲”推动发展的,有善的“欲”,也有恶的“欲”,无论是情爱还是肉欲,无一例外都是以悲剧收场,比如尤三姐、思棋、晴雯、金钏等。“欲(玉)”在《红楼梦》中采用了最广义的看法,“欲(玉)”是中性的,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都是人的一念抉择,这一抉择就是意义和人生态度。
《红楼梦》中还书写了欲望和人生观的斗争,是通过甄宝玉和贾宝玉对比来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代表理想主义,甄宝玉和贾政代表封建俗世人生观,因此从《石头记》这个书名来看,就是书的内容从石头变玉,又复归为石头的过程,其主旨和内涵要比《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更深一层,其中《风月宝鉴》是从最狭隘的一个切入点读《红楼梦》的,下期看《风月宝鉴》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