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棘,别名一味药、野绿豆、马料梢、山皂角、野篮枝子,是蔷薇目、豆科半灌木植物,高1-3米;多分枝。
马棘枝细长,幼枝灰褐色,明显有棱,被丁字毛。
马棘羽状复叶长3.5-6厘米,叶柄长1-1.5厘米,被平贴丁字毛,叶轴上面扁平,托叶小,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早落,小叶(2-)3-5对,对生,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宽0.5-1.1 (-1.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有白色丁字毛,有时上面毛脱落,小叶柄长约1毫米,小托叶微小,钻形或不明显。
马棘总状花序,花开后较复叶为长,长3-11厘米,花密集,总花梗短于叶柄,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钟状,外面有白色和棕色平贴丁字毛,萼筒长1-2毫米,萼齿不等长,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长4.5-6.5毫米,先端螺壳状,基部有瓣柄,外面有丁字毛,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龙骨瓣近等长,距长约1毫米,基部具耳,花药圆球形,子房有毛。
马棘荚果线状圆柱形,长2.5-4 (-5.5)厘米,径约3毫米,顶端渐尖,幼时密生短丁字毛,种子间有横膈,仅在横隔上有紫红色斑点,果梗下弯,种子椭圆形。熟后暗紫色,内有肾状种子数粒。
马棘为豆科木篮属植物马棘,以根或全株入药。秋季挖根或采全株,洗净,切片晒干或去外皮切片晒干。也可鲜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马棘生长溪边、路边、灌丛、林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