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大幅回调,以新能源,军工,白酒,食品,医疗等为主的机构重仓股回调较多,相关的基金也损失不小,部分基金面临止损,清盘的风险,基民股民也是备受煎熬,市场情绪也较为悲观,很多投资者今年的期望就是回本,甚至能少亏点也是庆幸的。
那么,现在还适合买基金吗?如何买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今年开年以来市场表现以及反思背后的原因。
压制今年成长型公司的几大因素我们归纳一下:
1.俄乌战争,属于黑天鹅,之前各种专家都预计不会爆发实质性战争,顶多就是对对峙一下,但事实远超预期。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恐慌和不确定性,很多机构包括国外机构都在大幅抛售权益类资产,导致市场承压严重。
2.俄乌战争导致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原油,天然气,铝,镍等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给众多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难以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的产业,例如汽车零部件,电子等等,因为下游基本都是大型强势企业,其话语权很大。成本提高了,但销售端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因此企业利润受损,影响了eps,进而影响了市场对企业的业绩增长预期。
3.美联储加息,很多人觉得美国那边加息,跟咱们A股有啥影响呢?这里简单说一下这里面的逻辑。我们知道,美国属于世界超级强国,美国的很多重大政策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所以美联储此次进入加息周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美国此次加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2020年疫情期间,美联储大幅放水,再加之美国这两年经济恢复较好,但通胀起来了,所以加息也是水到渠成,说白了就是,美国放的水,让全球去承担后果了。目前咱们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友好,属于逆周期调节,但我们的货币政策目前恰巧跟美国那边属于倒挂,一个松,一个紧,这就让机构资金有些拧巴了,有些不知所措,所以就干脆先退出来再说,而且,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我们的货币政策也难以进一步太过于宽松,因为还要照顾到RMB的汇率。所以说,目前市场对于国内货币政策是没有太高的预期,这也是间接影响了成长股的估值(估值被压缩)。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业绩增速不错的公司,今年以来持续回调,这就是属于杀估值,而通胀带来的高成本,属于杀业绩,在估值和业绩双杀的时候,股价就容易大幅回调。
4.中美关系比较微妙,这里不多说,看看前段时间外资大幅流出,也可以略知一二。
5.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多地爆发疫情,此次疫情的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比之前几波都快,所以防控难度较大,但好在基本都是无症状感染和轻症,但较为严格的防控管理措施,给国民经济也带来了一些压力,从而影响了一些公司的利润,这也属于杀业绩。
6.自2019年到2021年,机构重仓板块实现了较大涨幅,机构抱团严重,获利丰厚,赛道较为拥挤,估值较高,这个时候,宏观大背景的变化,对赛道股影响是很大的,一旦有机构开始抛售,往往就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引发基金的负反馈,即基金净值回调,基民赎回,基金经理不得已卖出,基金再次回调,基民进一步赎回…所以,导致市场持续的回调,另外,今年一季度基金销售情况较为冷淡,大不如去年,子弹不足,这也是今年反弹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基本是今年投资难做的一些原因,但天道轮回,物极必反,目前市场已经经过的较大的回调,风险释放相对充分,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别人贪婪我恐慌,别人恐慌我贪婪,这个时候虽然不能确定是否到了贪婪的时刻,但至少不应该悲观了,近期我们也看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加之三月中旬高层领导讲话,这里之前可以确定是政策底,至于有些人说还有市场底,那么请问你能确定就一定有吗?即使有,就一定能创新低吗?纵观A股,市场底不一定比政策底低,并且难以预测,所以那些想等到在市场底创新低的时候再进场,其实是贪婪和过分追求完美主义的,这在投资上算不上明智之举。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公司已经拒绝回调了,正在强势筑底甚至部分公司开始上涨,这是个积极的信号,说明有机构在开始建仓,并且外资自三月下旬以来,开始积极买进,说明机构开始转空为多,开始布局了。然后再看看牛市先锋代表-券商的表现,券商近期表现较为活跃,这也是市场走好的信号之一。近期也有不少大型机构开始唱多且积极购买自家产品,说明基金经理们也在从悲观情绪中恢复过来…
综上,目前是适合买基金的,只不过在操作上需要注意节奏,至于买什么基金,需要自己去研究,精挑细选,不管怎么说,目前机会肯定大于风险,珍惜每一次危机吧!